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是爱的坚持
播撒快乐读书的种子
用智慧启迪智慧 让行为影响行为
时光里的暖心瞬间
来自学生的“鼓励信”
“师情师语”等您来稿
家——成长的根 育人的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播撒快乐读书的种子

岁月流逝,青春渐行渐远。而幼时校园里的那一束光仍照亮我的内心。依稀记得在那个家里只能以公鸡打鸣为鼓,辨晨色为钟的时光。老校长用一本发黄的《西游记》打开我快乐童年的大门,让我在扔沙包、踢毽子、跳皮筋的年代多了另一种乐趣。在大家讨论童年饥荒的时候,我还记得那一本本陈旧斑驳伴有油墨香味的书。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充满校园,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起初,我把家里适合孩子读的书带到班级教室里,供孩子们借阅。有幸的是,学校引进了“红读计划”的图书柜,开启校园共享阅读,为孩子们随时更新适合的图书。全校学生掀起了借书、读书的热潮,无论是班级图书角,还是校园书柜,都成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角落。

阅读一直是一项的重要技能,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等。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对孩子的成长益处良多。

喜欢读书还要会读书。在孩子们阅读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也不可或缺。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时,我还会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这样既可以看到学生阅读的进度,也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课堂上,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关注书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画思维导图、谈收获、交流阅读感悟。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两眼放光,那心情甚是舒畅。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本好的书一定有许多地方可以吸引学生。我让孩子们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本子,遇到自己喜欢的、新鲜的词语或句子就摘抄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积累。这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自己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运用,久而久之,便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我们不仅开展生生共读,还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和作者、教师、同伴、家长进行多维对话,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合抱之木,生于累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可能获得成功。让孩子们的童年与书同行、与快乐相伴,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引导。对语言的感悟需要日积月累,数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只要孩子不拒绝读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指日可待。

何其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是每个教师的梦想和初心,我希望自己能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播撒快乐读书的种子,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

翟琰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