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母亲的“电话卡”
复眼中的世界
美丽惠安(国画) 马国强
病号饭
《动物园长夫人》:演绎二战版“神奇动物在哪里”
初春,阳光渐次明媚
春天的感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复眼中的世界

♣ 杨 光

阅读耿相新的诗集《复眼的世界》需要一种悖论的态度:每首诗读起来要一口气不停顿地读完,甚至不要顾及标点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写作时的情形、情感、节奏、心灵同步共频。大半生积攒的阅历、学问、情思、观念,用了500余天浓缩在300多首诗歌中,每天迎来日出的时刻抑或是送走晚霞的时分,作者忘掉白天的繁杂,独自静坐,心中所藏所思所想就会激情满胸,所有遇到的人与事,曾经的过往,古代的圣贤,忘不掉的乡愁,行走中的孤独,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天问,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个我的在场与复眼中的世界,形象的画面,理性的思索等,会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刻以一个命题奔来笔底,一气呵成诗集中的一首诗。但是快速读完每首诗后需要半天品咂诗的深刻内涵与不尽之余味。

耿相新利用诗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将其抒写范围延伸得很广很远。既有对宇宙、生命、社会规律探索的宏大命题,万物皆有自己的恒定秩序,规律是很难被打破的。“上帝也不能阻止黎明/秋雨也不能浇灭跫音”(《开始》)“任何树都不能和风较量……一切都归顺为秩序,平静,寻常/风切变过的城市,东倒西歪”(《风与树》)从这些极富象征性的诗中,诗人告诫世人,我们都是《孤儿》:“所有的人都是孤儿……你不能离开。你必须牢记,你的位置。”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只有遵从自然规律,一切按既有的秩序运行,社会才不会变得混乱塌陷。但是作者又是承认变革的,变革中有进步。还有已不复存在的《儿时记忆》,还有那回不去的《故乡》和家乡的那口《老井》。不论怎样,诗人把静中有动的哲学认知贯穿在内心深处,正如他在序言中所提到的“量子力学的天下”“我在场的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和谐着的悖论……宏观的秩序的物质世界完全建立在微观的无序世界之上”,作者高远的眼光让我们难以企及。

诗集中的诗还表达着对历史的尊重,诗人对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中英雄的摹写,完成了一曲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歌。那个晕厥在拔出阳光的路上的夸父,那个失去了头,会以双乳代替眼睛,寻找敌人的刑天,那个创世的盘古,那个填海的精卫等,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以英勇顽强、追求美好的勇敢精神创造了天、地、海,他们创造了万物与人类,他们的精神也在中华民族每个儿孙心中生生不息,成了我们核心价值的精神追求。他们值得诗人歌颂。

除此而外,诗人也用诗表达着乡愁。《几棵树》中的那几棵树:洋槐树,榆树,楝树,椿树,枣树,以特有的姿态与表现静静地站成了不同的风景。而蝈蝈的歌唱,马蜂窝中马蜂的嘤嘤声,知了拼命般的叫声,共同构成了现代化以前北方农村一幅司空见惯的本色白描。

诗人的一部分诗歌豪放铿锵,倾诉则婉约阴柔。感性的冲动与理性静默,孤独低落的情绪与昂扬明快的心情时而交替,个人的孤独无奈与对人类的关照叠加在一起。儒家的入世情怀与释道的出世洒脱都在诗中明显呈现,由此看来,诗人在追求“内圣外王”与“我行我素”两种情感的交织中,使得人生有一个圆融和谐的状态,平衡着诗人的感情落差,构成了他独有的价值体系。

诗中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是最费力部分,也最能彰显诗的精气神,当然也是诗之眼。就是诗中时时处处皆充满哲学的思辨,正如吴思敬先生所说:“这部诗集是哲人的思想录。”作为一名现代诗人与几千年绵绵瓜瓞文化的相逢,整本诗集的调子可以说充满了哲理的律动:“黑暗是如此美丽,一支短短的蜡烛就能将它点燃”(《受了伤的眼睛》)“长大也许是一种悲剧,可是,停留于儿时更是一种,侏儒”“一个脚印一个方向/假如你停下,就是四面八方”(《位置》)诗中这些无可辩驳的充满哲思的语句俯拾皆是。

耿相新在创作这些诗时除了将他的所读所思所感,用最大的激情(包括奔放,也有忧郁)呈现笔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调用汉语修辞中各种技巧: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灵活嫁接转换,曲折隐晦的抒写,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让读者不得不以赏析古人经典的五律五绝、七律七绝那样姿态解读演绎其诗中的内涵,“我将冬日的黎明,掖入漏风的被衾/铲车的声音,正在铲去最后一批黑夜”(《上升》),“结束秦时明月的约会,带上/青铜爵上的唇痕,与今天重叠”(《一种拉伤》),诗人让厚重的历史、多元文化、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自由穿行在他的诗行中。这里面有诗人博览的积淀,又有他作为一名出版人职业的素养,所以阅读他的诗需要下硬功夫,绝不能讨巧。

读耿相新的《复眼的世界》还能感受到诗人在诗创作中完美融合着古代诗歌各家流派的优长:有着神韵派“兴会神到,得意妄言”,有着性灵派的“独抒性灵,辞贵自然”,有着格调派“意尽言中,有补世道人心,又必关系人伦日用”,还有肌理派提倡“内容质实,形式雅丽”。种种不同手法的应用,恰好满足了他诗歌丰富内容的所需,多元感情的充分搁置之需。

这些诗的内容融通古今,万物交会,有感性的诗意,又有理性的思考,是值得当下的读者以至百八十年后的人不断阅读与解析的。千漉万淘后,其经典的特质会更加熠熠闪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