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蒲公英的记忆
妈妈的邀约
山居图(国画) 潘大江
啰唆先生
山中清明菜
《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
家 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啰唆先生

♣ 郭法章

关于啰唆先生的版本很多,仅举一例。 这位啰唆先生,每每给妻子写信,总喜欢对每件事强调再三,啰里啰唆写上一大堆废话,好像妻子是个白痴。

下面是啰唆先生写给妻子的一封信:

吾妻,你好!从前啰唆,而今不再啰唆矣。吾在下月即将返里,至于为何本月不返,不便评说,否则又要啰唆了。下月行期,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二,即在初三;不在初三,即在初四……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之所以不言三十,因下月为小月,无三十日之故也。家中有棉鞋一双,希吾妻拍拍打打。其所以要拍打,因灰尘多之故也。希吾妻千千万万不可忘记。“万”是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之“万”也。为节省笔墨起见,吾不写草字头的繁体“萬”字,而以“方”字去点,取而代之……

古代有一个人卖驴,找私塾先生写卖驴告示,结果私塾先生洋洋洒洒写了3000多字还不见一个“驴”字。私塾先生与啰唆先生可谓赘语连篇的典型。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杰出的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特别反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文风。他说:“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结果无人看,或者看一半就丢下了。”他要求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毛泽东为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短短114个字,准确简明,一气呵成,雄劲有力,鲜明表达出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像这样短小精悍的经典篇章在毛主席著作里俯拾即是。

凝练生动的中国古汉语堪称行文典范。春秋时僖公十六年,在宋国曾发生过一起陨石坠地事件,“官方”报道时仅用了五个字:“陨石于宋五。”记录了事件是陨石坠落,说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宋国,交代了陨石坠落的数字是五颗,可谓添一字则繁,减一字则缺。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写过很多诗赋,但很少人知道他还写过小说。他的一篇名为《殒盗》的小说仅25个字:“蔡裔有勇力,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蔡拊床一呼,二盗俱殒。”短短数语,人物、情节一应俱全,开篇、结尾互为照应,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故事完整,而且很容易被人铭记于心。这是长篇大论的现代汉语所不能达到的妙境。

几年前,我曾收到朋友转来的一篇文稿,要求“斧正”。此稿主要写设计制作钧瓷并作为国宝运抵香港的故事。2000多字的文稿,仅写汽车在上山采矿过程中“熄火”一事,就占用了1000多字:熄火、发动、挂挡、起步,再熄火、再发动、再挂挡、再熄火,然后是一挡、二挡、轰油门……如是循环往复,怎么踩刹车,如何把方向盘,怎样前进后退,极尽详细,拉拉杂杂写了一些与主题关联不紧的一大堆废话,犹如汽车司机培训教程,又像南瓜地里种豆角,扯来绕去,读起来让人头大。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写文章生怕写短,似乎洋洋洒洒数万言方能显现出自己不凡的水平,删除文章中的字句犹如剜心割肉,老大不情愿。有一句目下流行的话: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用数十年时间学闭嘴。我想这句话同样可以借过来指导我们的文章写作。不是封笔不写,而是要惜字如金,不写废话,这才是敬畏文字的真正体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