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善的传递与美的建构
长寿花
溪山图(国画) 刘洪海
四月如歌
《天下人心》:新时代正风反腐的文学表达
元丰五年的那场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善的传递与美的建构
——评侯发山小小说集《黄河谣》

♣ 邓迪思

侯发山的小小说在当代历史语境下具有弘扬主旋律的特点,在精神世界维度上通过传递善来建构美。评价小小说的价值,艺术性是一个方面,而社会价值亦不可忽视,对于时代脉搏的捕捉与时代景观的呈现是当代小小说作家的责任,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侯发山具有为人民写作的自律性和自觉性,他站在历史背景的帷幕下对时代正义进行谱写和评价,凸显出新时代人民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侯发山在传递善时进行了沉淀与过滤,他并没有将大众喜闻乐见的善举写入作品中,他屏蔽了浮浅的善意,将善引到了更高的精神维度。如在《黄河谣》中塑造的扶贫第一书记伊南,面对月亮湾售卖鹅卵石的小男孩的纠缠不休,没有反感,而是认真地询问男孩的梦想。得知男孩是为了走向盖房子、生孩子、卖鹅卵石这条路时,他失望地对村主任老贵说:“不能这样,如果这样帮助他,他就以为兜售鹅卵石就能赚钱,就会没有了其他梦想。”伊南扶贫,扶的不是贫,而是志。他深知,一个没有梦想、没有更高追求的孩子是扶不起来的。在一些善举中,慈善不但没有帮人,反而害了人。轻而易举得到的钱财让一些陷入困境的人打起了歪主意,以获取同情心来迅速致富,放弃了勤劳致富的正途。伊南循循善诱,引导男孩拥有更美好的梦想,劝他上学,他愿意资助男孩到大学毕业。男孩听从他的劝告时,他开心地唱起了歌,他也是个孤儿,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上了大学。伊南的人生观,或许是帮助一个人最好给他几根羽毛,让他拥有一双飞天的翅膀。无疑,这样的善意才是更深刻、更长远的善意。

《玉米》对人性的刻画深沉而诗意,作品中的老贵,迫不及待地选择了一块中越边境的荒地,这里曾经布雷,部队排除后交给政府。开篇设置了悬念,这是一块没人愿意要的地,老贵却抢着去要。得到地后,老贵便辛勤耕耘,种上了玉米,把荒地变成良田。有人想要这块地做墓地,老贵拒绝了。村主任二宝也来找他,也看上了这块地,老贵依然拒绝。得知村主任是打算建小学时,老贵同意了。如果小小说就写到这里,这只是一篇简单的正能量故事,甚至算不上小说。但是结尾,侯发山巧妙一点,点出了老贵当初抢这块地的原因,他的儿子是军人,就是在这块地上排雷时牺牲的,他的儿子叫玉米。结尾没有一句煽情的话,就这么轻轻一点,但却使读者泪奔,瞬间就明白了老贵对这块地的感情有多深,让他放弃是多么不易。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也有类似一个情节,亨伯特理发时,他的理发师喋喋不休地谈论他的儿子多么优秀,亨伯特很不耐烦,出于情面不得不应承几句,后来无意中得知理发师的儿子早就去世了。小说并没有对这件事进行过多的渲染,只是轻轻点了一句,但巨大的同情心奔涌而出,令人潸然泪下。纳博科夫说:“房子失火,消防员英勇地把孩子救出来,是故事;房子失火,消防员救孩子的同时,把孩子的玩具也救出来了,这才是小说。”小说是对人性深入剖析和冷静呈现,于无声中见力量,越是艺术张力大的作品,处理得越平淡,而文字的背后却掩藏了巨大的人文同情心。

文学的秘密在于耐人寻味,人性的美好往往体现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摸秋》写了两个青梅竹马的孩子,男孩子叫小池,女孩子叫云朵。当地有中秋夜“摸秋”的习俗,即从别人家地里“摸”一点瓜果蔬菜。得知云朵的娘饿病了,小池爬上苹果树,摘下来很多苹果,足足装了两裤腿,光着屁股就送到云朵家了。云朵的娘病好起来,全家人吃苹果坚持到云朵的爹要饭归来。小池被他爹打了一顿,他“摸”的正是自己家的苹果树。但打的原因不是因为“摸”苹果,而是爬树时挂烂了褂子。结尾这一笔,足以体现穷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一个作家真正要表达的,总是不在文字之内,而是留在文字之外,读者要于无字处品味作者留下的袅袅余音。

侯发山擅长以饱满的形象、独特的情节来呈现历史真实,《唢呐王》将视角探入抗日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这样的年代是没有诗意的,但侯发山出人意料地写出了诗意,回避了血腥与残忍。他以写传奇的方式描述了“唢呐王”这样一个口技高超、乐感出色、品德高尚的地下抗日战士。他沉着冷静、大智大慧,以逼真的口技吓跑了日本小分队,又调虎离山引来日本大队,使八路军趁机奇袭县城,炸毁了碉堡与营房。侯发山在描写“唢呐王”时并没有刻画他的英雄气质,反之,诗意地描述了他高超的吹奏技术,小说的结尾村里人依然不相信吹唢呐能打鬼子,使“唢呐王”成为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隐形战士。《爱丽丝漫游奇境》中,柴郡猫消失了它的身体,只留下了它的笑。侯发山也如出一辙,“唢呐王”只留下了他的音乐,却看不到他抗日的事迹,只有若干草蛇灰线,隐隐地闪烁出星光。

大事以小事来呈现是侯发山的特点,比如王家坝泄洪,用水莲这样一个清纯善良、心胸宽阔的姑娘来呈现;写抗疫用把嫁妆钱换成救护车的雯雯来呈现……历史如巨大的明镱,而侯发山只取一个碎片,用碎片来折射整体的辉光。

侯发山是新时代的聆听者与观察者,他写的是个体,但并非个体写作,他将优美的文笔融入整体的精神洪流中,借其中的一朵浪花来呈现时代的波澜壮阔与激流勇进。他将传递时代的善、建构时代的美作为历史使命,贯穿到写作中,在他的文字里,永远能找到人性的温暖、团体的美好、时代的明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看,一个时代只是一瞬,而侯发山尽力将这一瞬定格成永恒。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