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文化基因解码 助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
提升郑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着力点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 彰显社会工作的担当和作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 彰显社会工作的担当和作为

贺庆生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更离不开多方面主体的广泛参与。作为具有鲜明实践特征的社会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契合度,应该在多方面积极介入参与,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担当和作为。

一、把握五个特征,明晰社会工作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这不仅对我国新时期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还为社会工作积极助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社会工作在推进普惠共享发展中要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困弱群体数量较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社会工作作为主要面向困弱群体提供助人服务的活动,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开展困弱群体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关注解决困弱群体利益诉求,协助落实各项社会政策,推进开展救助帮扶服务;另一方面要保持专业敏感度,自觉回应国家战略需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决定了社会工作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关键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社会工作作为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使命的活动,不仅要为困弱和低收入群体给予增能支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还要积极通过政策倡导、福利递送、资源整合和慈善服务等手段,支持经济社会财富的合理化分配。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决定了社会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秉持“人道主义”关怀的助人活动,不限于精准有效解决困弱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助力构建完善的文化价值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决定了社会工作在践行绿色发展中要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工作作为践行社会正义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考量中理应将环境议题纳入其中,在重视社会环境对人的认知行为塑造和强调社会系统和家庭系统作用的同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以生态环境危机对人与社会的负面影响为切入点,开展自然环境保护、预防等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决定了社会工作要在交流互鉴中推进本土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社会工作要摒弃“唯洋是举”和“拒洋不食”两种极端,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型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同时,坚持实践导向,注重吸收本土经验,在与新时代相适应中创新发展。

二、坚持三个导向,提升社会工作发展质效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战略任务需要社会工作发挥更大作用,因此,社会工作既要在与国情社情民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实现理论创新,更要及时关照专业实践中质效提升问题,应以“三个导向”为抓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1.坚持“问题导向”,以民生需求为工作重心

社会工作在为民服务实践中,要树立问题意识,以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困弱群体最“急难愁盼问题”为指引,依据国情社情民情,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协同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力量,运用有效资源全力化解民生保障中的突出问题。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就是一个及时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原因、精准回应需求的过程,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现实体现。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一方面要重视调查研究、善于调查研究和扎实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把“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根本成因研究透,才能使社会工作各项服务精准而务实推进。另一方面要敢于担当,勇于直面问题,在实践中要走出舒适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寻求问题破解之道,积极推动制度的创设和优化,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坚持“目标导向”,以服务规划为工作引领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发展社会工作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做出的战略选择,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落地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基层治理等具体服务场景。社会工作在增进民生福祉实践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做好当前。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坚持目标导向,实质上就是要紧贴民生需要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服务规划为引领,综合研判明确任务目标,实打实地设定过程目标,以钉钉子精神抓任务分解,循序扎实推进,不是把目标停在嘴上,把规划挂到墙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一方面要有明确合理的功能定位,保证社会工作发展与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目标和谐一致。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传承中激发活力。

3.坚持“结果导向”,以服务成效为工作标准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一切工作的试金石。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着手,尤其是要紧盯民生基本需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最终落脚点和检验标准。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坚持结果导向,实质上就是要以服务成效作为衡量标准,自觉将各项服务指标融入服务活动中去,杜绝“唯指标论”,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一方面要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本本主义,紧密结合实际,走近群众,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方法技巧等,扎实开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专业化方向,这是社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最大优势,深入探索推进政校社协同合作,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建设培养体系,最终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第十三届河南省青联委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