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文人相“亲”
君子居仁 圣人修德(国画) 王嘉
马兰头
《回响》:书写心理世界的幽暗和裂变
沧桑白蜡
春天的心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今月曾经照古人

♣ 程韬光

前岁十月,我的人生迎来重大转折,离开工作和生活三十年的郑州,回到武汉母校任教。尚未安顿停当,便遭遇新冠病毒暴发,美丽的江城顿时停摆。受疫情影响,我和全国人民一样,短暂地蜗居在郑州家中,停下昔日繁忙的脚步和思想,略带忧伤地回忆过去和展望春天。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疫情的消息,似乎在不断催促我去了解疫情,去想办法对付伴随人类从过去到未来的病症。此时,我萌发了创作《医圣张仲景》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像一道闪电照亮心田!是的,我的乡人张仲景曾在东汉末年乱世舍弃功名,艰难地走向制服伤寒瘟神的坎坷之路。医人医天,著述《伤寒杂病论》,写就“活人书”!

“在黑褐色的忧伤飘落而下时,往事应该像大理石一样的确凿!”想到这里,我放下手机,翻身起床,站在窗前,恰遇大雪纷纷。我眺望故乡方向,眺望被雪花填平的沟壑和时空,眺望我与张仲景穿越时空曾共同生活过的涅水、白河、严陵河、岐棘山、桐柏山……那里沉淀着太多的故事,需要去钩沉和讲述。在困顿于新冠病毒和大雪的日子里,我迫切地想讲给你们听!

那就从我儿时的记忆开始吧……

我人生的元记忆来自一场洪水。那年,豫西的大雷雨已经持续七天了。闪电的鞭子劈开墨云,不息的雷霆捶打天空。在“天塌了”的惊骇声中,雨水已经灌满沟壑洼地。扛着铁锹和锄头试图拯救庄稼的父亲和村民,眼看着严陵河水漫过堤岸,漫过庄稼的叶子和花朵、漫过母亲和孩子的惊呼,在无奈叹息中,一步一步地退回村庄……我家的老宅位于村庄最高处,洪水还在院子的门槛外徘徊。一家人不安地站在屋檐下看天,却惊扰了屋檐下避雨的马蜂。马蜂毫不留情地将疼痛烙在我的额头,彻底唤醒我的记忆,至今想来还有隐痛。在我彻天彻地的哭声中,祖母挑出蜂针,又用青蒿为我擦了几下患处,竟神奇地止住了疼痛。祖母向天拱了拱手:“多谢张圣人!”

当夜,担心严陵河上游水库决口,父亲带着祖母和我的兄弟妹妹去了地势较高的太子岗,留下我与固执的母亲一起看家。“有妈在,家就在。”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刚好一声响雷滚过,“别怕,大水淹不到咱家!百年老宅经过不少风雨,倒不了!”母亲搂紧我,“今夜,院里要来猫、狗、老鼠、蛇还有黄鼠狼。你别怕,张圣人说,人不惹它们,它们就不会进屋里。”母亲又拿出窝窝头和杂粮,均匀地放在楼门外的高处,“那些动物也会感恩。”她指着一条大蛇还有树枝上的几条小蛇,压低声音,“说不定,它们就是涅水龙王派来看水情的。”又对大蛇大声说:“给老龙王捎个信儿,记着张圣人的话,遇涝减三尺。”母亲带着我回到屋里,也不关门,让我跪下。她举着装满五谷杂粮的瓷碗向天示意,然后放在条案上,上三根香,让我磕头。我问为啥?母亲说:“咱要拜龙王!拜张圣人!”在我幼小心中,还不知道如何去敬鬼神,但母亲让我去做,我也只能按她说的去祷告。那夜,我依偎着母亲一直坐在屋檐下,看外面忙碌的动物们奔来奔去,也听着楼门外的洪水一浪一浪地滴答。到了后半夜,雨渐渐转小,那条大蛇也没了踪影……夏夜很快就过去了,黎明,冷不丁地听到几声鸟鸣,母亲摇晃着站起身来:“龙王听了张圣人的话,这天要晴了!”她拉着我走到院外,楼门外的水正在退去,留下的水痕就像一片巨大的湿布。放在楼门外的那些窝头和杂粮已经没有任何遗留,到处都是花瓣一样或大或小的爪印。天晴了,太阳升起来,照着水汽弥漫的村庄。氤氲的阳光透过枣树枝丫,在我家院墙上绘着万花筒般的图案……大水正在退向河沟,成群的鱼翻动着水花。忽然,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母亲笑了,“张圣人,你看,连这鱼都开心!”感叹间,远远看见父亲高举着一包救灾的馒头,蹚着齐腰的水,披荆斩棘般地过来。看见父亲,我却累了,头一歪,就依着母亲的肩头深深入睡……

这是我人生的元记忆。四十多年过去,那场洪水仍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清晰如昨,耳边经常回荡着“张圣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我故乡,每当乡民们遇到疾病和小灾小难时,口里总念着“张圣人”。随着年龄增长,我终于知道原来人们口中的张圣人就是张仲景。更令我吃惊的是,张仲景东汉末年出生于我的邻村张庄!在东汉末年乱世,他舍弃功名,历经万千磨难,控制住发生在南阳、荆州、长沙等地的七次伤寒瘟疫,写就《伤寒杂病论》、《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等,被后人称为“活人书”,拯救了无数百姓性命,甚至拯救了中华文明,被奉为医圣。我为和圣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更想做点什么,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掠人类时,在我们呼唤医圣,需要医圣时!

恰在此时,我与同乡诗友梅老邪、医师朱剑南聊起旧事,他们说起民间玄幻的传说:南阳盆地之所以自古以来风调雨顺,很少饿死人,是因为张仲景曾以龙珠救治过涅水金龙,诊金是要求行云布雨的龙君“遇涝减三尺,逢旱加五寸”。这是多么有趣的故事!是机缘更是巧合,猛然点燃了我创作《医圣张仲景》的热情。而因疫情而封村封路的硬核措施,也保证了我创作所需要的大块时间。时不我待,我开始夜以继日地投入忘我的创作中。

在创作中,我认真阅读《伤寒杂病论》和关于张仲景的前人著作,努力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源于史料又不拘泥史料,注重药理而不沉湎于中医,以“大文化、大思想、大传承”为要质,究其一生,将医圣回归人间。以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以新力量和旧结构间的冲突为文化背景,以张仲景医人医天及控疫抗疫为线索,全面揭示他孤独浪漫、彷徨流离、传奇悲烈、辉煌奋斗的人生。在写法上追求情景交融、波澜跌宕,气韵上追求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努力地让广大读者在享受小说的阅读中,传递中医文化和仲景精神。

出乎意料的是,创作的热情很快转化为沦入古书堆里的考证,一些自认为正确的描述总不时为历史所推翻。我努力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古人对接,去寻找精神的共鸣。多少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与梦中的张仲景讨论药方,品味他的人生。如果说,张仲景在用医术拯救那个时代,用时代来书写自己的人生,那么,作为今人的我是在用生命来书写他的人生。相信读者在阅读我的文字时,会体会到其中的辛劳和孤寂;会体会到一个努力去捣毁时间隔膜、欲与张仲景精神同在的身影,亦必能体会到一颗不甘心平庸地度过这短暂一生的灵魂的呐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