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完美”的阿Q
格局问题
河流的秘密
松荫夏日长(国画) 周其乐
《双食记》:呈现现代男女的情感世界
边庄纪行
母亲的饭食
给人生留一点空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完美”的阿Q

♣ 张运涛

我喜欢鲁迅的语言,有一种从文言过渡到白话的“夹生”,而这种“夹生”恰好又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动力。因为用词精确,鲁迅的小说人物也深入人心,“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寥寥数字,定格一个狂人。而《阿Q正传》,鲁迅不仅语义繁复,指向也阔大。

《阿Q正传》1921年底开始在报纸连载,比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晚了三年半。为什么要提这个时间?写了三年半小说的鲁迅已经是个成熟的小说家了,正渐入佳境,劲头十足。如果说他的《狂人日记》是在借狂人之口呐喊出封建机制吃人本质的话,《阿Q正传》则要理智得多,鲁迅将阿Q一点点剖开,让读者自己看个明白。他在阿Q这个人物上铆足了劲,想在他身上集中全部的“国民劣根性”,一次性批判个够。阿Q这个人物因此丰满、立体,几近“完美”。就体量而言,《阿Q正传》也是鲁迅最长的小说之一,3.3万字。

鲁迅的小说与他的杂文相反,叙述几乎和正常的说话没什么两样,淡定得甚至有些冷漠。这是鲁迅的特点,一语道破,一针见血。比如别人都说一个人脸色很好,但他却说出真话,你脸色不好,得去看医生。

阿Q就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诞生了。他轻盈,跳跃,愚钝,又有些狡黠,像个漫画人物——不像现实中人,却又没有背离生活情理。他无名,无姓,也无籍贯——鲁迅忘了交代?不,有意为之。就像《祝福》中的祥林嫂,鲁迅为什么把她写成“手脚都壮大”?要知道,那可是一个以小为美的年代。鲁迅的寓意是,如果说小脚女人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那么,祥林嫂这个大脚女人不也没逃过此厄运?所以,祥林嫂的悲剧跟她大脚小脚无关,是时代造就的。鲁迅在阿Q身上下的功夫更大,他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正因为这样的拼凑,因为他的无名无姓无籍贯,他成了“大多数”,成了“全体”——谁都可能是他,他也可能是任何人。还可以说,这个人物是抽象的,是泛指。

毋庸置疑,阿Q是被统治者,被侮辱者。这样的人物还有《故乡》中的闰土和杨二嫂,前者奴性十足,后者典型的市侩流氓,身上都有典型的“国民劣根性”。他们作为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所作所为并不是就有了天然的正义性和真理性。以阿Q为例,他没有因为被侮辱而涅槃重生,反而成了侮辱王胡、假洋鬼子、尼姑的侮辱者。“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都在写这个。鲁迅表达了对阿Q这样的弱者的嘲讽,这很容易,但他还有理解和怜悯。

鲁迅因此被封为反封建反得很彻底的一个作家——他不仅反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被侮辱者的鞭挞也毫不留情。可贵的是,鲁迅的批判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俯视姿态,也不是单纯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目的是启蒙,是改良。

在“恋爱的悲剧”这一章,我们才知道阿Q是个男人。为什么说才知道?因为阿Q似乎没有对异性的热爱。说没有也不对,他不是要跟吴妈“困觉”吗?阿Q的性不是情或爱的表达,他只是要生一个孩子,不能像小尼姑咒的那样“断子绝孙”。这是鲁迅要批判的另一个方面,儒家文化对被统治者深入骨髓的影响——阿Q是个文盲不假,但这种传宗接代的荒谬礼仪显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结论是,阿Q虽为人,但缺少人性。

阿Q因为“革命”被杀头,如此悲剧,似乎是注定的。小说到此达到高潮。阿Q的人生有没有高潮?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酒醉后的梦里。是造反。

现在重新回到什么是好小说的课堂上。小说属于文学,文学要观照现实,但绝不是现实的记录,就像摄影和绘画,为什么有了摄影还要绘画?作家的写作要高于生活,鲁迅做到了,他笔下的人物兼具了所有人的共性,读者都以为那个人物像自己,要么眼睛要么鼻子要么嘴巴……这是优秀小说的属性之一,几乎所有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鲁迅不止有阿Q,他还有孔乙己、祥林嫂、狂人、涓生、华老栓、闰土,等等,我相信,一个作家如果能创造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在中国文学史中留下位置,更不用说这众多人物都是鲁迅一人所创。所以我要说,鲁迅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没有之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