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应用型本科教育
郑州打造RCEP示范区的着力点
专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应用型本科教育

任先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大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应积极向应用型转变,开展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实践,夯实应用型本科教育。

一、明确定位,形成长效机制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由地方高校承担,但受办学时间、办学资源、办学评价等影响,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办学类型定位学术化、办学层次定位升级化、办学目标虚高化的问题,使得应用型本科教育失去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自身发展也陷入困境。

办学定位是深化办学改革与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定位要从多层维度展开。在发展目标方面,要为本地区培养各行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瞄准培养技术应用与开发的创新型人才;在服务方面,要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服务;在专业发展方面,要为区域产业结构与行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

二、德技并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标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去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教育评价指引下,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等问题,部分学生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功利轻道德的倾向。必须要根本扭转这种评价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消极影响。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综合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举措,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遵循。

三、优化教育要素,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良性发展的闭环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重点,这就要求必须拥有一批学术型和技能型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吸引优秀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引导教师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使教师具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是否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目标;并且教师应具备“双师型”的综合能力,既能将理论知识讲深讲透,也应具有精通专业、行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指导、示范、教会学生的工作能力,以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工作经验。

2.强化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受“学而优则仕”“重学轻术、重道轻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成长目标定位上依然存在着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时代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积极面对时代之需,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构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一是创新型,即学生个体应有求新、求异意识,有提出新观点、运用新方法和新思路解决问题并取得新成果的能力;二是应用型,让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践应用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复合型,学生应成为集多门理论知识、技能为一体,且拥有跨学科及创新精神的多功能人才。

3.强化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过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战略实施的基础支撑。要继续坚持课程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核心地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引,对标一流课程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开展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特点,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积极构建知识、能力、技能相协调的“平台+模块”应用型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加强公共必修课改革,大力推动专业核心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推进智慧教学改革,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

四、“政行校企”联动,优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1.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责,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职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引导。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服务。一是释放政策红利,通过政府购买、委托立项等方式,鼓励高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融合、科技创新。二是创设新的法律政策环境,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参与主体,明晰权责定位,一方面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增加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规避转型风险。三是强化政府的支持功能,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统筹资源的优势,加大经费支持,改善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待遇,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应用型人才的氛围。

2.以产业学院为纽带,将“产学研创”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应“政行校企”联动,构建现代产业学院,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下,行业协会领衔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多元育人平台。高校应利用企业的产业技术资源、生产设备、研发条件、生产与管理环境培养人才;企业、行业也可依托高校的影响力、教学资源、学科专业优势培训员工,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应一体推进“产学研创”工作,一方面将专业群与本地重点发展的产业群紧密对接,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搭建高层次人才平台,解决企业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引导师生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提升成果运用转化的力度。

3.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标准的高层次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国际化需把握好以下方面:一是创新教育理念,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二是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际化交流提供思想基础;三是开展跨文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尊重和了解他国文化,积极获取国际应用型教育的经验。

(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教授、博士,郑州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