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夏天的雨
河洛银条
诗酒共华年(国画) 王 冲
《故宫文物南迁》:重构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祸从口出
连 载
走不出的乡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走不出的乡愁

♣ 张中民

离开是为了抵达。

每次回故乡,我心里总会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情愫,激动、兴奋、悲观、失望、惭愧、内疚、抑或胆怯……各种心情兼而有之,从而构成了我的回乡情结。出市区,车子沿平桐路一直向南,过澧河、穿夏李街,前行不过五里地,就是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故乡。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原小村,然而她却是我的最爱。因为我在这里出生、长大,生活了近二十年,我的青春年华大部分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房屋成排,树木成行,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里是人间的另一个王国,大地上的天堂。村庄的四周是肥沃的田野,麦子、玉米、红薯、高粱、大豆、芝麻……各种农作物轮番种植,一年四季的庄稼在里面交替成长;南边隐约可见的,是横亘在那里的八百里伏牛山的余脉,村北是一条自南而下、在村子西北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淙淙向东流去的小河。村庄西边半里处是一座阔大的树林,里边板栗、槐树、栎树、杨树等各种树木交错栽种,真可谓杂树丛生,青草葳蕤,像一道道屏障似的护卫着树林深处的苹果园、梨园、桑园、桃园等各种果木。一口用来灌溉的浅水井,井台光滑、上架水车,灌溉渠伸向四面八方。井水尤其甘甜、清冽,常常成为村人汲水的地方。一年四季,这里都是我们玩乐的童话世界。村东一条贯通南北的过车马路,在左右两条路边水渠的陪伴下,一路向北延伸,直通小镇,是村人去往乡镇、县城和省城,进而走向外面世界的通道。

这是一座安详、宁静而又美丽的村庄,一座高高的水塔矗立在村子中央,水塔四周是一片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处,依次设有卫生室、经销点和生活小超市,这里俨然是村庄的经济中心。那座象征全村政治中心的村部,如今已经搬迁到村子南端,一个四周被铁栅栏围起来的院子,里边篮球架、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坐北向南的一排新建房屋门前,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命名为村党建活动中心的红色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那座象征着乡村文化教育的小学校,就坐落在村子的东南角。过去这里是几间柴瓦房,如今立在那里的是一座二层高的教学楼。当年我曾在这里读书、学习、嬉戏、玩耍,这里装载着我快乐的少年时光。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按照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的地理分布,每个村民小组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四口归属四个村民小组的水塘,过去就像村庄水灵灵的大眼睛那样汪在那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人们在里面养鱼、种藕、泡麻、洗衣、取水、牲畜饮用、游泳、溜冰……曾经承载了小村人的几多欢乐,如今却难觅踪影。

过去的小村很大,我经常迷失在她的怀抱中,总觉得这就是我们的人间王国,因此童年时的我经常在这样的王国里漫步。我用童年的目光打量着她、观察着她、了解着她、呼吸着她,有时我也会在行走的过程中,看着眼前的一切,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的呼唤……就是在我无数次的行走和观察思考中,我渐渐熟悉了她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熟悉她的每一棵树木、每一条沟渠,更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同龄和比我年长的乡邻,我熟悉他们的故事和性格,因此在我有时所写的小说中,他们常常是我作品中的道具和背景,他们就是我塑造人物的原型和主人公。我爱他们、敬他们,这里是我一生的情感发源地,是我一辈子都写不完的文学故乡……

小时候,我常常把我的村庄当成世界的中心,其他地方都是我们的附属,因此她在我的心目中无比高尚,无比温暖。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的村庄其实很小很小,小得就像一座戏曲的舞台,三五步就能从这头走到那头,一眼就能看穿各个胡同口处的风景,小得连地图上都没有具体的标记,小得除了故乡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难怪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家,当我报出她的名字时,他们都会大睁双眼表现出一片迷惘之情,就好像我说出的是一串外语单词那样陌生,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哦,我的故乡实在太小了,小得不为人知,特别是后来我去过乡镇、县城、省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全国其他地方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我的村庄实在太渺小了,小如一棵草芥、一粒沙子、一粒尘土、一滴水……然而就是这个世界上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却是我诗歌的天堂、小说的世界、心灵的故乡,我一辈子都走不出浓浓的乡愁,走不出对她的牵挂和梦想。

故乡在上,我亲亲的故乡啊,我永永远远都在这无边的乡愁里徜徉、游荡……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