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对策
郑州依法治市创新路径
郑州市研学旅行发展研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市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对策

曲 艺

郑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一直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同时,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建设“四横五纵”国内物流大通道,郑州市成为四条通道交会的全国关键枢纽,其枢纽性和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通过研究如何依靠交通枢纽优势,转化并壮大物流枢纽经济优势,助推郑州实现物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郑州市交通枢纽优势现状分析

(一)铁路交通枢纽优势

郑州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和中国铁路网络的心脏,其崛起源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在郑州交会,陇海线、京广线两大干线纵横四方。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2022年6月,郑济高铁濮阳至郑州段、郑渝高铁建成通车,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的中心枢纽城市,辐射整个河南乃至中原腹地,达成一个半小时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郑州无论在普铁时代还是高铁时代,一直是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枢纽。

同时,陆上丝绸之路辐射力持续增强,“中豫号”中欧班列开行标准列2020列,郑州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因此打通。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正式获批,郑州成为空港型和陆港型双枢纽城市。同时,郑州获批国家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东部唯一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未来将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集结点。

(二)公路交通枢纽优势

郑州也是中原地区公路网中心、全国公路交通主要枢纽城市之一。有京珠、连霍两大高速以及G107、G310国道和18条公路干线,已基本形成贯通全省的黄金十字架。未来将通过巩固公路枢纽地位,不断构筑完善交通大格局,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1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进一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提质改造工程。

(三)空港交通枢纽优势

大枢纽引来大产业,空港交通枢纽不可替代。2023年适逢航空港实验区获批建设的第十年。十年间,航空港实验区依托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的发展路径,初步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2022年,航空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8亿元,十年平均增速14.1%;外贸进出口完成4707.8亿元,占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2%。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成为规模位居我国中部地区第一的航空超级货站,2022年货运吞吐量提升至70.5万吨,同比增长10.2%,累计为郑州贡献货运量93万吨,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52.2万吨,成为河南高水平开放的核心增长极。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双枢纽合作模式,成为中欧互通互联之间重要的空中桥梁。

(四)海运交通枢纽优势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国际多式联运的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与之交相辉映。郑州铁路局在郑州集装箱中心站设立了“铁海联运服务中心”,通过铁路货场与沿海港口进行业务操作高效衔接,铁路场站具备了码头功能,实现海港前移。2022年郑州中心站铁海联运到发集装箱2.8万标箱,同比增幅80%,构筑了通达全球的陆海国际物流通道。

同时,郑州市物流口岸局出台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扶持意见,对铁海联运集装箱重箱进行补贴,对铁海联运平台企业进行奖励。未来将进一步建设“无水港”,让郑州真正成为联通沿海及全球的“出海口”。

二、郑州市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的问题分析

当前,郑州市的交通枢纽优势自不待言,形成了“米+井+人”形的综合运输道路,物流行业市场主体也在加速扩大。但要进一步强化物流优势,建设物流强市,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当前郑州市全域的布局规划不够全面,且现代物流产业、高端制造等融合发展有待提升,对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和带动力度不够。二是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发展稍弱,集疏运衔接不通畅,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作水平、信息共享、设施设备等有待加强。三是作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郑州的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强。港区大型龙头企业较少,物流企业与产业之间关联不够密切。四是信息共享联动程度较弱,电子货运发展有待全面应用,数据平台覆盖企业不足,与有关部门数据互通不够。

三、郑州市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产业集聚,促进物流集群、降本增效

第一,要把握“物流+产业”的理念,形成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区,形成规模物流优势,为郑州的生产服务助力。支撑航空偏好型产业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集聚,引进优质物流企业,大力培育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贸易集聚带动流通扩量,强化国际物流节点。引进培育物流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的航空、物流、货运代理企业等,加快推进FedEx区域分拨中心、DHL口岸作业区、东航物流等国内外物流巨头落地,招引传化物流、满邦等网络货运龙头企业,整合国内外航空公司、卡车航班等物流资源要素。提升生产制造基地、产业园与物流枢纽类型的匹配程度,为郑州市作为不同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与生产制造、商贸等产业的高效协同发展助力。

第二,促进物流园区的蓄能、提质、增效。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加快物流产业提质发展,突出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3个专业物流领域,2023年继续培育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争创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争取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落户郑州;建设郑卢双枢纽航空物流基地,对标世界物流仓储行业领先标准,打造示范作用强的物流园区和专业的物流仓储集成服务商;推进郑州国际陆港上街片区项目,打造西部大宗商品物流基地,推进郑州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国内大物流体系的中部核心枢纽。

(二)立足枢纽优势,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

郑州市要提速发展国际物流中心,不仅仅要依靠交通枢纽中的公铁海空等实体,还要协调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等链式结构。

一是要注重国际中转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增多功能性口岸数量,自行建设、联合建设或利用更多的海外仓,提升国际中转仓、集拼分拨能力和更高效率的清关服务,能吸引或培养服务全球的产业与市场,提供端到端、仓到仓、门到门解决方案的综合物流集成商和供应链管理商。

二是优秀的本土企业可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基地、制造基地,积极对接、整合国际资源,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强辐射力,通过供应链服务商、物流方案商等,在全球供应链格局中增加竞争力。总之,郑州市要以交通枢纽为纽带,强化全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打造现代供应链中枢。

(三)协调“四条丝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

第一,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可学习重庆“渝新欧”中欧班列品牌建设,与区位相近的西安集结中心开展合作,增加发行数量,提升国际影响力。统筹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中豫号”中欧班列硬实力,加快构建“班列+”开放综合平台体系,助推交通区位优势向物流优势转变。

第二,做强“空中丝路”。不断加密豫卢直航航线,提升“双货运”协同优势,加强航线布局,推进豫卢及豫欧通关便利化,推动普货、电商及邮件货物快验快放。积极开发“郑州—布达佩斯”定期货运航线航班。加快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服务大型航空物流企业在郑州发展,满足其强化枢纽功能或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集散中心的需求。

第三,依托公铁空海交通枢纽,打造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提升空陆铁水集成发展优势,推动实现空港、陆港、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协同发展,建成以机场为核心、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货物集疏体系。促进大宗商品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实现低碳物流、绿色物流转型升级。建设圃田、薛店现代物流枢纽,提供公铁海联运等服务功能。推广甩挂运输方式、集装箱、托盘一贯化等运输模式,提高多式联运中货物装卸搬运及运输效率。

(四)数智赋能,推动“互联网+物流”

一是要提升多式联运的信息服务水平。拓展电子运单在货物运输重点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国际冷链运输、集装箱运输、航空货运等,推进中性电子运单应用,推动公、铁、空、水运输节点与物流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枢纽节点间的信息协作,实现车货匹配、智能调度,加快物流环节中如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作业时效,进而强化了枢纽对物流的保障能力;在郑州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中也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是加快货运交通枢纽的数智化升级。积极扩大机场电子货运平台的应用范围,制定数据交换标准,推动机场北货运区操作无人化智慧货站的建设,支持中原科技城网络货运数字化产业园工程建设,吸引网络货运企业入驻,通过培育智慧物流新业态,建立起软硬一体化信息查询方案,突破传统物流专线信息断层瓶颈,促进枢纽互联成网,完善以枢纽为支撑的“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

处在“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随着郑州市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需要以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为主线,围绕重点项目,促进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的提质增效;围绕“枢纽+物流+产业+互联网”,进一步加强物流产业聚集;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提升多式联运能力,并以数字化转型协同交通枢纽资源,助力郑州市依托“一枢纽”,将交通枢纽优势加速度、高质量转化为物流优势,在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中实现提质进位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