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对策
郑州依法治市创新路径
郑州市研学旅行发展研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依法治市创新路径

张梦诗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郑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迫在眉睫,郑州市应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发展路径,从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聚焦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等方面发力,全力做到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郑州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精神引领和组织领导

新时代郑州依法治市,必须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遵循,强化精神引领。同时,加大党组织领导,把控总体方向。

(一)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郑州市依法治市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开创我市依法治市新局面。积极拓展法治体系化建构的方式和路径、深入推进法治领域的改革、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障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注重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二)强化组织领导

要健全分工科学、配合默契、高效运行、责任到位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法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关键性作用。不断健全领导干部,学、讲、用、述、考、评、督、责各个环节的协同联动,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应对风险、化解矛盾,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郑州建设。

二、聚焦服务大局

把控大局方向。需要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全局、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守正创新,为郑州依法治市做好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基层社会治理

1.创新构建特色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其一,优化设置四级网格,依据基层治理的重点目标,细分不同层级的网格治理事项,设立事项自动派单流转机制,并设立监督反馈机制,通过实行一单一评的,自动地生成群众满意度评价,推动服务精准高效。其二,要整合网格人员队伍,科学设置组成人员,保证人员组成的多样化、优质化。其三,要多方发力,打好治理的“组合拳”,利用好现有机制如一码解纠纷、三色分类管、实现多方调,解决久拖不决的矛盾和问题。

2.提高智能化治理效能。

郑州市可围绕“观、管、防、评”四大功能,建设集成化的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运行管理平台,以及包含“人、地、物、事、情、组织”六大要素的数据资源库和一张全市统一的、多方共享的、动态更新的、可精准识别电子网格图。通过智能化平台,整合各类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集成网格二维码,全面感知民情民意。并以红、黄、蓝三色对社会治理要素进行标识和风险管控,通过平台系统,自动管控情况进行分析、反馈,实现预警管控、精准管控。

(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1.探索“互联网+预防+”工作模式。

创建“互联网+预防+服务”模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零距离”。通过在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开设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公证、投诉处理等服务窗口,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通过发挥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作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和覆盖。通过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中国法网、掌上“12348”,安排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等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业务申请、信息查询、远程预约等服务,实现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衔接。

创建“互联网+预防+调解”模式,提高人民调解的“温度”。打造为民服务的专业的调解员队伍。在村(居)成立便民调解站点,建立“司法+公安+律师+心理咨询师+专职调解员+五老+N”的金牌调解团队,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最大限度做到“案结事了、双方满意”,发挥好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线作用。

创建“互联网+预防+普法”模式,提升普法宣传的“地气”。明确全民普法的思路举措、重点任务、工作要求。深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不断提升新媒体普法质量。紧跟时代步伐、贴近人民需求,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接地气”。深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遴选优秀“法律明白人”。突出夯实基层法治基础,着力深化“四级同创、三级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创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深入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行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

2.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高地。

依托“黄河法治文化带”“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淮河法治文化带”,发挥辐射作用,借力打造“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示范基地”“河南法治宣传教育中心”。通过创作法治文化主题作品,实现“法治生态相融、观景学法同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效果。从而在中原大地上,早日建成纵横交错的法治文化新高地。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大兴调查研究,提升营商环境服务质量。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当前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点对点”走访,搭建畅通服务渠道,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面对面探讨现阶段惠企政策以及继续为企业深化服务的措施。“实打实”纾困,实现解决问题全闭环。建立企业大走访活动反映问题及建议工作台账,对相关事项定期走访,确保问题不反弹。“面对面”帮扶,减负企业优服务。

2.“互联网+监管”,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创新“互联网+监管”平台,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从监管行为、监管法人对象、监管行为覆盖率、数据准确率等方面发力,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全市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在重点领域推行非接触式监管智能化应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着力营造企业敢干的创业环境、宽松便利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三、突出重点任务

坚持问题导向。要解决制约法治郑州建设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把意见落实,把短板补上,把弱项强化,把机制健全,全面提升,突出重点,抓好政府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加快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建设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优化、协同政府机构的职能,同时,继续深化服务型行政执法。加强区域行政立法,加大规范性文件制定。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强化依法决策的意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加强行政决策执行和评估。需要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执法制约和监督。

(二)加快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依托数字化发展,靶向单元防控、要素管控、基础工程的建设任务,致力于治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其中,主要从智慧街面巡防、智能社区警务、新兴业态、网络社区警务等方面着手单元防控。从重点人管理、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方面着手要素管控。从基础派出所建设、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着手基础工程建设。通过强化资源整合,实现防控智能化、打击精准化、服务便捷化。

在新的时代征程郑州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系统部署,结合自身实际,锚定创新发展路径,定能使郑州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