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
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筑牢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基石
厚植城市人文精神 塑造郑州独特气质
“天地之中”知大道
郑州市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一卷、第二卷座谈会发言摘编
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办工作
办好一届节俭节约出新出彩的花博盛会
我省国家创新高地 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运动健身 好去处越来越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地之中”知大道
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的周公测景台,以测日影、求地中验证四时季节变化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开栏的话

郑州,是一个喜欢说“中”的城市,也是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作为河南话的代表,“中”字,有不偏不倚、正适合、舒服、好、可以、中心、中庸等多种含义。

这里地理位置居“中”。据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将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思想包容适“中”。历经数千年发展,博取百家思想之长,形成了中原地区容纳百川、不偏不倚、自成风骨的文化血脉。

这个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中”,传达舒展的同意、真诚的赞美、极致的追求。生活在郑州的你、路过郑州的你,懂这里“中”字的多重含义吗?本报今起推出《天地之中·何以为中》系列报道,为你讲述这座城的故事,同时,也期待你的讲述。

“从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来看,‘中’与‘中和’理念是中华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日前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馆“商都讲坛”首期讲座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为郑州观众专题讲述了“中”的秘密。

“中不中?”“中!”——随处可见的对话,如同一面镜子,照映出数千年漫长时光的浸润下,“中”文化已深入郑州地区乃至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文化基因之中。

“中”是国家认同的核心

“中国先民对‘中’的信仰与追求,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刘庆柱研究发现,“中”与“中和”理念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其产生与文明起源、国家形成、国家认同等密切相关,其实质是“国家”的“政治认同”。

根据目前已知文献记载,有关“求中”最早的是战国时代的清华简《保训》,其中提及“五帝时代”的虞舜“求中”于“鬲茅”,在今河南濮阳与山东菏泽一带;而商汤的六世祖上甲微为夏禹“追中”于“河”,“河”即“河洛”,即现在所说的郑州、洛阳等地的“大嵩山”地区。

刘庆柱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嵩山周围发现了可能为夏代都城的登封王城岗城址、新密新砦城址与偃师二里头遗址。继夏之后,商代早期都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以及周武王灭商后的都城,均分布在“大嵩山”地区;秦汉至唐宋,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基本在“大中原”,继承、发展了夏商以来的“择中建都”原则。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