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发行
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八届
残疾人运动会圆满闭幕
建设青年之城 塑造活力之都
郑州调整完善大中专
院校学生医保政策
“星夜市集”来了 商圈再添“小伙伴”
进一步推进党办工作
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做强做优公用事业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设青年之城 塑造活力之都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安伟

编者按

昨日,《中国青年报》在1版刊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署名文章《建设青年之城 塑造活力之都》。文章说:郑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实现广大青年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互融提升,全面构建“活力郑州、青春郑州”。文章从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城、建设青年宜居幸福的友好之城、构建青年乐游乐享的魅力之城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郑州建设青年之城、塑造活力之都的生动实践。本报今日全文转载。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城市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郑州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实现广大青年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双向奔赴、同频共振、互融提升,全面构建“活力郑州、青春郑州”。

坚持和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让广大青年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党管青年原则,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年大学习”等贴合青年的宣教方式为牵引,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各级党组织坚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努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健全政策支撑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推进落实机制,把青年“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作为努力方向,全面贴近青年内心“需求点”、情感“触发点”、思想“共鸣点”,不断增强广大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引导广大青年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充分展现青春的朝气和锐气。

打造青年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城,让广大青年在郑建功立业、成就梦想。适宜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是吸引青年、留住青年、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要素,更是实现青年与城市互为促进、互为作用、互为发展的关键支撑。我们坚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以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为牵引,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广大青年搭建筑梦圆梦广阔舞台。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规划打造260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大科学城——中原科技城,推进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高水平谋划建设两个5~10平方公里的青年创新创业园,大力构建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带,设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发展基金,积极推行青年人才“拎包入住”“拎包办公”服务模式,为全面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提供强有力支撑服务,引领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热潮。拓展高品质就业空间,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渗透,完善青年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培养提升广大青年整体素能,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产业发展热潮。2022年,全市青年群体就业率超过90%。全方位完善引才机制,围绕高层次青年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留学归国青年“来郑前”“初来郑”“来郑后”,健全“一站式”服务机制,打造“人才+项目+资本+场景”的协同引才模式,成功引育“国家杰青”26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40万。坚持把优秀大学毕业生来郑留郑作为重点,举办高规格“郑州·大学生”集中毕业典礼,实施大学生留郑“政策直通车”“岗位进校园”行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产业园区等开发就业岗位,创造更多适合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去年全市引留青年21.4万人,计划5年引留100万名青年人才。

建设青年宜居幸福的友好之城,让广大青年轻装上阵、逐梦未来。始终把青年各项事务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青年宜居的良好城市条件和环境。坚持“青年友好”理念,把适宜青年、服务青年的理念融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充分展现青年元素,让青年在郑州生活更安心、更舒心。(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