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二七区艺术小学 学子暑期志愿服务收获多
高新区长椿路小学 劳动实践培养好习惯
你当像鸟 飞往你的山
人生有味是书香
班级管理中的 “鸡毛蒜皮”
家委会为教育增信赋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生有味是书香

元丰七年,历经大起大落的苏东坡四十八岁,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尽了他前半生的感悟,后半生的追求。2023年,我四十八岁,人生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回首我的前半生:读书、教书;展望后半生:教书、读书。我此生与书有缘,常觉“人生有味是书香”。

我们七零后这一代,上小学和初中时,课外书籍比较缺乏,再加上我们村偏远,五年级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课外书。见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外国名著导读》,也是我小学唯一读过的课外书。它是小芳的表哥大学毕业后送她的生日礼物,她偷偷带到学校来给我看,我再三央求,终于可以带回家里看几天。

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扔,我便掏出《外国名著导读》,准备坐在院子里看。可是——猪圈里,两头黑猪哼哼唧唧拱食;鸡笼里,公鸡扑扑棱棱斗架,母鸡咯咯嗒嗒唠叨。我觉得这些和读书这件事极不搭,便搬起小板凳坐到平房顶上,天高地阔地看,一直看到暮色四合,书上的字彻底看不清,才怅然合书。三口两口扒完饭,继续挑灯夜战。

这本书现在看来极其普通,就是用“梗概+节选”的形式,介绍了不少外国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红与黑》……可它对当时的我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它让我知道了中国之外,还有许多不同习俗的国家,不同身份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尽管不同故事里的主人公性格不同,说话方式不同,但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乡中,终于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钱——每周两元的菜钱。为了省钱,我像许多同学一样,每周从家里背一瓶子咸菜。只不过,许多女孩子的菜钱变成了漂亮的发带和明星贴画,而我则选择了每月从镇上书店里买最便宜的书——1.05元一本的《读者》。薄薄几十页的书,我从封面读到封底,字字句句。我还专门买了一个日记本,不仅摘抄书中的好句好段,还把书中的故事用“梗概+节选”的方法记录下来。我甚至还背会了好几期《读者》扉页上的诗歌。

师范三年是我最自由的读书时光。学校有图书馆,但不经常开放。要读书,一毛钱一天,校外的书店可以租。因为学校有补助,我可以自由读书啦!我曾经一天借过六本书,从早晨读到深夜。那种满足,至今难忘。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镇上的一所中学教书。我很敬业,深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除了备课上课,我最爱的是买书看书。不仅自己看,还买书给学生看。初三的学生学业紧张,精神压力大。我就一次买了38本不同期刊的《读者》,每周必有一个晚自习发给他们阅读,既缓解了他们的紧张情绪,又积累了习作素材,真是一举两得。有些学生上高中后回来看我,还会送书给我。他们说:“老师,当初你买书给我们看,现在,我们也送书给你看!”

后来,为了兼顾工作和女儿上学,我调到了小学工作。我每年依然要阅读不少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每年,我都要和学生一起阅读,每读一本,就开一次读书交流会。他们非常喜欢这种读书方式,常常问我:“老师,下一次读书交流会什么时候举行啊?”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每天左手书卷,右手春天,怎不欢颜?一边耕梦,一边读书,岂不喜欢?等我退休回家种菜种田,也定会与书为伴。因为岁月门前过,书香心中留呀!

巩义市实验小学 李新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