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读诗篇:《早发白帝城》 本期读诗人: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 王攀玲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朝辞白帝彩云间”:得到赦免的消息后,李白一早便乘上小船告别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之上,山峻城高。云彩经晨光照射后变成七彩云霞。诗人描写曙光初现彩云满天的样子正切合了自己重获自由的喜悦心情。 “千里江陵一日还”:春水盛时,从白帝城乘船东下到江陵,三百余公里,却可以做到朝发夕至,飞奔的骏马也比不上行船的速度,顺水疾驰而下的小舟让李白更觉畅快淋漓。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行飞快,周围此起彼伏的猿猴啼叫声连成一片,不仅行船速度飞快,更重要的是李白的心情也轻松起来,他盼望着快点与亲友团聚,盼望着重新开始的自由自在生活。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朝辞白帝彩云间”写白帝城之高;“千里江陵一日还”则写出了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愉悦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洒脱飘逸,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又名《下三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在公元759年春,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到夜郎,此时李白已经58岁了,人到暮年被流放,行至白帝城时忽然收到被赦免的消息,不必再去偏远的流放之地夜郎,让李白惊喜万分,他立刻从白帝城启程顺流而下前往江陵,因此创作了《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为广泛的名篇之一,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历艰难岁月之后重新焕发出的激情。李白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前路即使艰难险阻,荆棘遍地,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走过的路时,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达和开阔。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哲学、美学和情感的结晶,让我们一起读诗词,诵经典!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