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郑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六个维度”
提升郑州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
如何重构重塑产业链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六个维度”

王东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适应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在畅通国内循环中的核心枢纽功能和参与国际循环中的生产要素吸引力、国际市场竞争力、资源配置推动力,郑州必须全面推进国际化转型,全力建设国际化城市。现在的郑州,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发展态势蓬勃向上、发展前景无限光明,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为进一步提升郑州的全省辐射力、全国竞争力、全球影响力,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着力提升城市规划的国际化水平。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理念至关重要。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规划理念,不断深化与国际先进城市的规划交流,逐步加强与全球知名城市规划大师的深度合作,以一流的理念、一流的大师、一流的作品实现郑州城市规划的国际化水平。要立足中原城市群开展城市规划,在大开大合的整体框架中突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以一点带动全局的系统发展。就郑州都市圈而言,郑州要加强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外围城市的密切合作,坚持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织一张网、共算一本账、共铆一股劲,实现各地局部优势与都市圈整体协同推进资源利用最优化的双向共赢,通过统筹布局、一体规划、联动发展,努力把郑州都市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郑州市域范围内的规划也要突出各区块要素的优势,明确功能布局,实现组团发展,全面提升都市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

着力提升城市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撑,郑州理应整合现有金融资源,适当引进外资银行入驻,推动金融机构的集聚,打造名副其实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助推郑州城市国际化建设。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交流和规则探索,打造国际跨境电商多元化贸易中心和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在全球跨境电商标准规则制定中贡献新的“郑州标准”。建成网上丝绸之路战略门户,支持企业用好国际国内资源、技术和市场,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合作园区,为河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加快营造高标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国际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先企业、国际创新型企业、细分领域“小巨人”企业和优质豫商回归项目。

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的国际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在完善的制度安排下共同参与政治过程、政府决策。郑州在建设国际化城市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为确保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确保各参与主体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加强“信用郑州”“法治郑州”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了确保国际交往活动的正常进行,郑州还要实现城市运行规则的国际化,除了率先遵守国际规则外,自身制定的法律法规也要被国际接受和认可。

着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国际化水平。良好的人居环境对吸引国外投资、集聚国外人口将产生极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在郑州居住的外籍人口数量有限,但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口来郑学习、工作、交流、定居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超前谋划国际化社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外籍人口在郑集聚居住的需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如旅游景点、公园绿地、城市重要街区、综合交通体系、学校、医院等进行双语化改造,为外籍人士提供各种便利。通过拓展郑州市民的国际视野,培育宽广的人文情怀,全面提升郑州市民文明素质、国际意识,以增强外籍人士对郑州的亲近感、认同感、归属感。优化商贸业布局,提高百年德化步行街国际知名度,深入推进二七商圈、花园路商圈、郑东CBD商圈等融合发展,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城市核心商圈。实施名品进名店、名店进名街战略行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态,营造既有国际品牌集聚,又彰显浓郁郑州特色的高品质购物体验环境。依托方特欢乐世界、只有河南、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景区打造郑州“夜经济”消费核心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着力提升城市交往的国际化水平。发挥郑州历史人文优势,讲好“郑州故事”、传播郑州“好声音”,努力实现旅游、教育、人才交流、重大赛事活动等的国际化。立足“山·河·祖·国”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旅中心,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重点讲好世界文化遗产故事,以沿黄文化遗产廊道为支撑讲好黄河故事,不断提升郑州“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的全球认同感和感召力。通过举办嵩山论坛、拜祖大典、少林武术节等活动,拓展与世界重要旅游城市、“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国际友好城市的旅游合作,通过城市形象海外宣传、推广、营销,不断提升郑州城市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大力推进驻郑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国际教育机构的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学术会议在郑举办,开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能够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打造“留学郑州”品牌,稳步改善来郑留学人员的结构和质量。拓展“朋友圈”范围,通过申办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国际赛事、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提高郑州国际出镜率。

着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国际化水平。纵观全球,凡是在国际舞台上知名度高的世界级大城市,无不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国外的纽约、巴黎、伦敦、柏林如此,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如此。当今时代,科技立则城市立,科技强则城市强,科技创新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郑州必须持续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才能在实现国际化进程中厚植最大底气。实验室是带动城市科研突破名副其实的“火车头”,决定着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够“跑多远”,必须下大力气构建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市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完整的实验室体系,为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发展,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有效整合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中原科技城、中原龙子湖智慧岛、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资源与世界知名大学、实验室、科技型头部企业、国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技成果,增强郑州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