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清醒的“睡仙”
清 馋
江上春山横绝壁(国画) 袁士珍
小镇的秋天
《我的艺术清单》:写给大家的艺术通识课
枇杷树上寄相思
这个季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醒的“睡仙”

♣ 韩 峰

天启二年(1622年),淇县南阳村的一位举人考中了进士,任行人司行人,负责传旨、册封、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等多项事务。这就是后来官拜福建道监察御史、四川布政司右参议的孙徵兰。

年少时,孙徵兰常以诗酒为伴,志存高远,狂放不羁,自号为“清狂子”。考进士之前,当得知辽沈被后金攻陷时,一腔热血的他仰天长叹:“书生但有封侯骨,手挽天河水倒流。”可当他步入仕途,想着施展才华报效国家时,朝廷内东林党与“魏党”的争斗愈演愈烈,根本就不是干事创业的环境。如果趋炎附势投靠正占上风的一党,有可能得以提升或重用。可这无异于玩火,一旦另一党占了上风,自己岂不玩火自焚?一切玩完?《论语》中云:“天下无道则隐。”思来想去,他最后决定,采取明哲保身的中立策略,绝不陷入党争之中。他的字为睡足,号为睡仙。大概从此时开始,他在明熹宗为帝的几年里,保持了一种不争不斗、隔岸观火、做好本职工作的“睡”的状态。当然这种“睡”不是真睡,而是假睡,他的内心,时刻都清醒着。好在他的本职工作经常出差外地,为他不陷党争的策略提供了客观条件。入仕两年后,他又请假离京,沉醉于游山玩水、吟诗作文中。半年后,方才带着厚厚的诗文稿回到京城,并先后有几部诗集问世。

朱由检即位后,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使朝野上下为之一振。在此背景下,孙徵兰终于从“睡”的状态中醒来,如《论语》中所云:“天下有道则见。”他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并逐渐得到了崇祯帝的信任,不久升为监察御史,侍奉在皇帝身边,为皇帝谏言献策,议定国事。

在这个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等权力的重要岗位上,面对驿递官员贪腐等弊端和一些不作为、不称职的官员,他毫不留情,直言上书。

驿递本来是传递文书和迎送大小官员的机构,可有不少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将驿站的公马私用,将层层扒皮所剩无几的驿站经费,或化作己有,或挪作他用。有的官员到来,却要享受与自己级别不符的高等级服务,而高等级服务需要的钱多,驿站负担不起,又不敢得罪这些官员,就向地方官要钱,地方官就向老百姓摊派,久而久之,弄得百姓叫苦连天,甚至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孙徵兰将此情上书朝廷,崇祯帝即让户、兵二部严肃处理。

当陕西大量农民军涌入山西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时,孙徵兰弹劾山西巡抚仙克谨,没有及早将陕西农民军这股火扑灭,以致这股火越烧越大,酿成大祸。如此这般,仙克谨没有恪尽职守,不称职。崇祯帝批示道:“以克谨玩寇疏防,命削职听勘。”

明代的分巡道,一般由按察司的副使、佥事充任,监察责任区的司法、治安等。孙徵兰认为,河东、冀南的混乱局面及造成百姓苦难的严重状况,与河东分巡道杨国柱、冀南分巡道王新用人不当、工作不力,有直接的关系,于是,向朝廷上书,撤掉杨国柱和王新的官职,换有胆有识之人。此事也得到了崇祯帝的赞同。

相传,孙徵兰还不畏权势,弹劾罪大恶极的国丈,将其推上了断头台。

孙徵兰屡屡的直言上书弹劾,难免牵连、得罪到一些高官和权贵,这些高官和权贵肯定也会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崇祯五年(1632年),孙徵兰从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岗位被调任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后来又任职上川南道(今四川、西藏部分地区)。一到任,他面对的是猖獗的江匪和由江匪带来的治安混乱,尤其是水上交通,毫无安全所言,给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孙徵兰将打击匪寇放在首位,有效地打击了匪寇的嚣张气焰,保障了水上交通的安全顺畅和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后来,当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军进入四川时,与孙徵兰同年进士、对孙徵兰的才干颇为赏识的四川巡抚刘汉儒,特请孙徵兰监军一方。果然,孙徵兰不负重任,立即整训军队,严明军纪,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在他的亲自指挥下,熟用兵法,一次次地出奇制胜,确保了一方平安。在邛州、峨眉之战中,对手闻知孙徵兰的威名,竟望风披靡,或投降,或被斩首,使三巴(巴郡、巴东、巴西)得以平定,并开疆100余里。崇祯帝闻报,特给予孙徵兰嘉奖。

明朝灭亡后,孙徵兰心灰意冷,郁郁回到了故乡淇县。虽然后来可为清朝之臣,但他的心中只有大明,绝不做“贰臣”,仍怀抱着反清复明的梦想。回到故乡后,他曾抱着这种梦想,在城西30里的南太行山的一座孤峰上屯兵练兵,可惜,这种梦想在大清王朝的兴起中破灭了。如今,历经岁月风雨磨蚀的残存的石头寨墙、寨门、门墩、水槽、石臼,似乎在用亲身经历向人们讲述着远去的历史。孤峰的绝壁上,仍清晰可见他为此峰的题名:“印月峰皇明御史孙睡仙书”,颇显露出他的拳拳之心。

孙徵兰还寄情于故乡壮美秀丽的山水间。在南太行灵山寺后面的崖壁上,他留下了“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的诗篇;在云梦山水帘洞口的石壁上,留下了“天开道眼,山透玄心”的题记,并留下了《仙洞偶笔》二首:“其一:盘古谁施开混针,斜穿山腹作仙心。我来洞代仙开口,心似山空古在今。其二:洞为仙人万古留,泉滃仙髓带云流。乘云愿洒泉为雨,飞润阎浮四百州。”在《淇邑胜概》一诗中,他更是满怀对故乡的爱,将故乡的淇水、太行、朝歌殷墟、摘星台、古灵山、朝阳山、青岩山(又名云梦山)等胜景跃然纸上:“河山肘腋夹殷墟,猗徒星台领胜余。灵涧千回盘鹫曲,阳山一叶插天虚。清流岩际方壶出,菉入园中君子如。枕畔沧浪清漱骨,衡门人卧老龙庐。”

孙徵兰曾有《栩栩草》《香国楼诗集》等多部诗集问世,为后世留下的1100多篇诗文收录在《孙徵兰诗文全集》中。这些诗文,饱含着他的喜怒哀乐,饱含着他的大江东去的慷慨激昂,饱含着他的小桥流水的闲情逸致,也彰显着他能文能武的才华。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