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合作的智慧
糊汤面
清幽处(国画) 朱坤芳
秋熟是一朵温润的残荷
《超越英雄之旅》:助力讲好流媒体时代的本土故事
棉花绽放的心扉
幸福的红薯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糊汤面

♣ 耿艳菊

大学时代,印象深刻的事情不多,但食堂里的鸡肉糊汤面,却时常让人怀念。中午放学,和室友一起到食堂买饭,我总是会去里面的窗口买一份糊汤面,慢悠悠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回宿舍,坐在桌前细细品味。那时的我并不快乐,但吃糊汤面的时候,一下子就平静了,现实的烦恼和忧愁都抛开了,只一心一意吃面,一心一意感受着糊汤面的美味。

鸡肉糊汤面和我小时候喜欢吃的稠面条很相似。稠面条就是汤面条下得稠一些,尽量煮久一些,煮得软软的,黏黏糊糊的。鸡肉糊汤面就是在这黏稠的面条上加一勺鸡丁和香菇丁。这些额外的搭配并不是我喜欢鸡肉糊汤面的所在,而是糊汤面里汤和面融合成的汤汁的浓厚醇香。

有一回,在朋友家吃饭,朋友的母亲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最后又给每人端来一碗糊汤面。没想到的是,在一盘盘精致的大鱼大肉面前,简朴清淡的糊汤面最受欢迎,一个个吃得干净,连碗底的一点汤也喝了。糊汤面是朋友年迈的姥姥做的,姥姥从乡下来,朴实开朗,要我们都尝尝。

饭后,和姥姥聊天,问她的老家是不是和我同一个地方。姥姥点点头,说你怎么知道呀。我说您的稠面条告诉我的。姥姥哈哈笑起来,我也跟着笑起来。我们都为这个小小的美好的秘密而开心不已。

姥姥因为和我是同乡,对我格外关照。那几年,我常去朋友家,姥姥总要张罗着给我们做糊汤面吃。有时候我不开心了,就会找个理由去看看姥姥,姥姥一边做糊汤面一边问长问短。坐下来吃糊汤面的时候,她就坐在对面看着,慈祥的眼神能化解全世界的悲伤。一碗糊汤面吃完,人的心境就不一样了,温温软软的,像从和煦的风里走来。

后来我离开那个城市北上,姥姥不多久也回了老家。这一别,就没见过这位温暖慈祥的老人了,和朋友也早已疏于联系。而老人的糊汤面和明朗的笑脸却时常浮现在脑海里,让人感念尘世的善良和温暖。

前些日子,吃饭不及时,有时候忙起来错过饭点便不吃了,没想到一向胃口很好、吃嘛嘛香的我竟出现了肠胃不适的情况,又是肚子疼又是胃疼。这时候又想起了糊汤面。晚上下了班,不顾炎热,根据厨房里的食材,做起了糊汤面。

面需要手擀,先和好面放一边。剥一颗大蒜,切片。两个西红柿切粒。一根茄子去片切成条,拌上面粉。小葱一把,切成葱花。然后开火,炒锅里倒入油,先炒拌上面的茄子条,炒软盛出。再把蒜片用热油爆香,放入西红柿粒,炒出西红柿汁,加入盐、下面的水,其他的调料都不需要。再把炒软的茄子条放入锅中,开始烧水,擀面,面擀好,水也开了,正好可以下面。

面快煮好的时候,把葱花撒到锅里,这一点缀,色香味俱全了。关了火,再放些醋和香油。屋子里到处都弥漫着糊汤面浓郁的醇香。一碗糊汤面吃下去,出了一身汗,却是身心舒泰,平和安宁。

糊汤面就是这样一种令人安妥的朴素饭食。总是在你受伤的时候,默默地安慰着你。就像游子心灵上住着的故乡,在外边失意困顿的时候,可以安慰自己,在这世上,最起码还有这样一处温暖的地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