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对人学识、见闻、气质的提升,毋庸赘述。我们都渴望浸润书香,品鉴经典。当然,此经典可以是经典名著,也可以是能引起多数人共鸣或思考的现代新作。而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在拓展视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英语教师,我很幸运能接触到中英两方面的阅读素材。新高考英语新增的读后续写,又为同学们的阅读打开了一扇窗。如何利用好阅读材料,让阅读更轻松,让教育隐于无形,是作为教师的我需要思考的。 阅读,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故事类文本阅读是中外读者都很喜欢的一类题材。新高考中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也多是记叙类素材。阅读这样的话题,读者易代入自我,引发共振。因此,我不禁思考平常该如何教授这个新题型。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目的地和核心。结合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确定好目的地后,语篇就成为我们带领学生通往目的地的工具和途径。如何借助阅读这个工具育人,是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故事类文本多取材于生活。因此,通过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内观自我,是阅读最终能归于生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便学生没有相似的经历,引导学生代入自己,走进情境并置身其中,切身感受作者的所看、所感,进而展开所思、所做,真正做到走进阅读、走进生活。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同教师要带领学生奔向的目的地。阅读课的目的地重要,但路途中的风景也要适当兼顾。读后续写类阅读,根植于文本,学生思维的输出基于文本,因此学生语言的输出,也应该基于文本。读后续写类语篇的阅读过程,应加入对优美词句的勾画甚至摘抄。有所触动,所以勾画、摘抄,这是语言的输入,也有助于最终环节的输出和表达。前期一步步、一阶阶铺垫好台阶,后期学生读写水平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益,更上一层楼。认知水平如此,思维如此,语言能力亦如此。 故事类文本的作者观察生活,有所感悟,形字成文。我们授课教师遇见语篇,分析解构,引领阅读。学生跟随教师,思考感悟,最终化为实际行动,提升思维,改善生活。阅读语篇,从生活中来,最终归到生活中去。这个过程,我想,就是写作的意义,教学的意义,以及最重要的,阅读的意义。 墨香在手,捧“阅”在心。借书本墨香,品阅读之美,研语篇之基,育素养形成。 郑州市第五高级中学 马秋萍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