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学法立行 精彩呈“宪”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以“心”相会 沐光而行
品读诗篇:《芙蓉楼送辛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倾听诗音 传承经典
“为你读诗”
品读诗篇:《芙蓉楼送辛渐》
扫码观看视频版

本期读诗人:金水区未来小学 冯溪娟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初冬时节,我们分享的这首送别诗,是王昌龄在江宁做县丞的时候,在芙蓉楼为好友辛渐送行时所作。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寒雨指的是秋雨,连江意思是满江,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别,辛渐独自去往洛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别,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楚山孤”这个景象,既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三、四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王昌龄用这首诗来劝勉辛渐,同时,也是在自我表白心迹,让辛渐告诉在洛阳的朋友们:我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永远都没有变,我对朋友们的友情也永远像冰清玉壶一般,纯洁晶莹。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中名气非常大的诗人,被人称之为“诗家天子”,又称他为“七绝圣手”。他个性豪放、不拘小节,也正是这个原因,他一生当中有两次被贬谪的经历。但尽管如此,王昌龄的朋友却很多,并且这些朋友都非常喜欢他。他的朋友都有谁呢?有孟浩然、李白、王维、高适等,这些好朋友都是当时盛唐有名的大诗人。正是他们对好友满腔真挚的友情,才有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与深情;才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同情与关切;才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慰藉和激励。今天我们重温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就是要重温大唐时代人们之间那一段段真挚的情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