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思想的百年演进与当代启示
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扛稳思政课教师育人职责
深刻把握“学思想”的总要求 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
以“政治三力”为抓手
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擎信仰之炬 担当高校思政教师新的文化使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擎信仰之炬 担当高校思政教师新的文化使命

侯莉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铸魂育人,培育文化自信自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一、坚定理想信念,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具有五千多年深厚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提炼党一百多年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启智润心、润己泽人,又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向时代和人民交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满意答卷。在主题教育过程,思政课教师必须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领悟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根源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在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确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为党育人的职责定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开展学习、研究、阐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思政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坚定目标任务,培育文化自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是要深入研究和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教育学生以包容、开放的态度,以辩证的方法对待不同文化,学会欣赏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同时坚守本土文化的根基,强化文化自信的底气。三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拓宽理论学习视野,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时代与发展、中国与世界等问题,始终做到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自觉生发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坚定理想信念。

三、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搞好思政课教学。守正,就是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守“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就是以创新思维推进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要紧扣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三个关键环节,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融合创新三个维度着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二是担负起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队伍优势,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当好“顶梁柱”,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人类文明提供知识增量和思想贡献。三是担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使命。思政课教师要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特点,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