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强大力量
2024年财政将 保持适当支出强度
全国已建成健康 企业近1.9万家
甘肃地震灾区现场排查搜救工作结束
黄河下游山东河段 出现今冬首次封河
圆了“安居梦” 乐享“郑生活”
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郑 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集聚、产业加快转型、环境持续改善,正在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组组数据最为直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中心城区再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50.5%,循环利用再生水新增供冷供热面积330万平方米;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98.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2%,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无废公园”“无废学校”“无废医院”等城市“无废细胞”约260个。城市更新有条不紊:起步于2019年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改造项目2392个、36万余户,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改造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的“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等专项治理,维护更换路灯设施4123个,完成道路中小修49.57万平方米,窨井盖治理提升56679万座,盘活、新增、共享机动车停车泊位59.3万个……

同时,持续加强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转型,持续用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作用……近年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郑州,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正勾勒出新时代“让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当前,郑州正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推进“十大战略”,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构筑新时代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既有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所需,又有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使命所系,这对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需要郑州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也要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以“人民之城”理念持续绘出“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画卷。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归根结底是人的城市,着力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更美好地生活。让我们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我们必能为1300万郑州市民打造更为宜居的美好城市、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