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高质量更美好 2023郑州教育年终盘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驾马车”协同发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建新样本”
家校社齐发力 呵护“心”成长
医校联动 家校共育 为学生展开“守护之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四驾马车”协同发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建新样本”
Pad辅助教学小组合作直观演示
学生跨学科特色作业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走进剪纸世界》
人工智能校本课程上学生学习交流编程

新时代,教育之梦,振翅高飞。拥有67年厚重历史的二七区建新街小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学校以“行知”课堂、品质课程、深度教研、特色作业为“四驾马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美好前行,着力培养“能行、善知、会创新”,德才兼备、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行知”课堂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落地实施高质量教学?在建新街小学“行知”教育理念统领下,“以生为本 注重体验”的“行知”课堂形态应运而生。这样的课堂,强调“明确目标—自学质疑—互动体验—交流总结—检测评价”,学生是主角,课堂是舞台,在主动参与和体验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自悟、主动建构的生态课堂。

同时,为赋能高质课堂,该校持续开展“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研讨。以数学学科为例,低年级数学教研组以“剪纸世界”“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展”3个课时展开轴对称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设置活动任务、小组合作、分享交流等形式,融合多学科知识,评价焦点从学生“知道什么”转向学生“能做什么”,着力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老师们深刻意识到,大单元跨学科教学让大家整体规划和审视课堂的站位更高了,学习目的的达成路径也更高效了,大家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构建“行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直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前列的建新街小学,还充分发挥Pad辅助教学优势,通过Pad教师“新论坛”、Pad课堂教学观摩研讨、Pad日常应用成果展评等活动,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有效契合点,不断打造课堂教学新样态,让师生收获丰硕成果。教师获省级优质课语、数一等奖,省级“信息技术创新教学”项目一等奖,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电化教育专项重点课题一等奖;学生在数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都夺得一等奖。学校的突出表现吸引国内外教育同行慕名前来观摩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引导教师对“双减”背景下学业评价的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凸显“教-学-评”一致性,在该校,分学科开展命题说题活动,卢慧利、董莉恒两位老师分获区一等奖并在全区展示交流,真正做到“说”出精彩,“题”升素养。

在前不久学校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以生为本 注重体验”的校级“行知”课堂观摩活动中,授课教师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生动展开不同情境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互动、探究式学习活动,令参会老师深受触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该校,“行知”课堂形态早已落地生根,成为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质量教学生态的主要途径。

品质课程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

“新动力篮球”“建新古韵坊”“中华武术”“国风漫札”“动漫DIY”“小小科学家”“老家河南”……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该校,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以“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的“行知”教育理念为支撑,以“做、读、玩”的教育生活方式为主题,构建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行中求知”课程体系。

同时,作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学校全面升级“人工智能科创基地”,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设“FLASH动画”“定格动画”“智能创客”“3D打印”“趣味编程”“新新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发展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每年一届的动漫节,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沟通、创新和协作能力。学校师生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河南省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创新应用成果评比、河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评比、郑州市中小学创意编程大赛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作为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学校,学校开发并实施了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心理校本课程,为教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面向学生,开设“情绪侦探社”“禅绕静心”“心理故事”“扭扭棒的魅力”等校本课程,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关怀课程”,帮每一个孩子拥有更多获得感与价值感;面向家长,开展“启航课程”和“爱溢童年”新家长课程等,引导家庭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与幸福为核心的评价观念;面向老师,利用“新论坛”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普及减压课程、正面管教课程、心理书籍读书沙龙,引领老师们与时俱进,充满幸福能量……

在该校,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主动发展、家庭绿色发展、学校生态发展的品质课程体系,不仅育人更育心,不断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度教研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聚力

教研能力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如何迭代升级并最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郑州市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优秀学校”的建新街小学,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新时代“减负提质”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大+小+微”三线教研模式,即学校每月一次“大教研”、教研组内每周一次“小教研”和教师有问题随时“微教研”,让教研与科研、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真实、扎实、有效。

每学期开展由校长、业务领导、教师共同参与的“一起教研”活动;开展全体教师参与观摩的“校本教研展示评比活动”;每学期期末进行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教研组工作交流……在该校,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引导教师以“施教者”和“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主动研究。

同时,学校积极为教师提供校内外教科研实践研究平台,老师们在主动承担全国重点课题研究的同时,自主研究的课题也获得多个省级一等奖。肖泳主持研究的课题《动漫教育 Pad教学助力教育信息化发展》获创新应用——中小学校河南省级成果一等奖,《绘画艺术治疗在小学中高年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董杨主持研究的课题《创客教育在小学动漫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研究》获理论研究类成果河南省一等奖;刘丽等教师参与的课题《提升小学中段Pad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获创新应用类成果河南省一等奖……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人工智能实验校、郑州市道德课堂有效形态、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先进校、郑州市研究性学习先进校、郑州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创客教育示范校、郑州市书香校园、郑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等荣誉。

特色作业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翼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特色、优质的作业能全面、立体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遵循“总量适度、质量优先、突出情境、解决问题、着眼思维”的优化思路,建新街小学创新展开“1+N”作业设计。“1”,即书面作业,采取精选基础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立“作业超市”等方式,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切的作业方案;“N”,即花样作业,突出趣味性、多样性、创新性,各学科作业设计突破纸笔局限,语文学科的阅读记录卡、“我是小小观察员”、思维导图、习作评价;数学学科的“小小设计师”;英语学科的课本剧;科学学科的“居家小实验”……无不凸显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减压、减负”中“提质、增效”,呵护孩子美好心灵。

在学校开展的把传统文化、五项管理、劳动实践和自主阅读与体育锻炼深度融合的特色作业展上,学校特别组织青年教师与学生代表一起,精心评选出心目中最优秀的作业,有效促进优质倍增,实现共同提升。

学校鼓励老师在学习内化整合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作业设计增效提质新途径。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研组站在单元整体视角进行作业设计,注重作业的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等属性,不断在“双减”背景下推动作业改革、优化作业设计。美术学科亦是如此,如,在进行《定格动画》大单元作业设计时,教研组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提炼出大单元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思考、欣赏、分析、讨论及持续理解,不断探索,从而落实并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该校,既契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突显“行知”教育特色的作业设计,让教师学有所获、行有所思,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效助力。

周 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