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志节清妙“丁太尉”
落雪黄昏
乡村遗韵(国画) 刘洪海
梅花新酿暗香汤
《临渊》:生动再现 抗战敌后工作者群像
月是故乡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志节清妙“丁太尉”

♣ 王 剑

东汉时,有一年春天,在中原通往东海国的官道上,有一个青年人在奋力赶路。他衣衫褴褛,尘灰满面,一边走,一边频频回头,似乎是在担心有人追上他。

这个行色匆匆的青年人就是丁鸿,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县)人。他此次外出,其实是为了逃封。

原来,他的父亲丁綝是东汉的开国功臣,曾官拜河南太守,受封陵阳侯,食邑五千户。几个月前,父亲不幸病故。按朝廷的旧例,长子丁鸿理应袭封父亲的爵位和封地。可是,他怜惜弟弟丁盛,遂以患病为由上书朝廷,请求让爵给弟弟。但又怕弟弟推辞,服完丧就来了个只身出逃。临行前,他给弟弟留下一封书信,信中说道:“我只是个书呆子,对父母照顾不周,也没有尽到孝道。现在我病了,甘愿放弃封爵,外出寻医。如果治不好,随便填在沟壑里算了,再不回家了!”

真是怕啥来啥。这一天,丁鸿正低头赶路,突然被一个人拦住了去路。他抬头一看,正是同窗好友鲍骏。躲是来不及了,干脆佯装不认识。谁知鲍骏一把拉住丁鸿,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数落:“从前伯夷、季札身处乱世,才做出逃封之事。现在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你却因家事而废王事,以兄弟私情而断父辈基业,你觉得这是明智之举吗?”

鲍骏的一番话,字字如刀,说得丁鸿羞愧不已。无奈,丁鸿只好返回原籍,就国袭封。

丁鸿回到陵阳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馆授徒。

丁鸿从小师从名儒桓荣,他博览典籍,通习六经,尤其是把一部《尚书》读得滚瓜烂熟,而且明晓章句,善于论难。为了精进学问,他常常身穿布衣,挑着行李,到远方求教。多年的学问积淀,使他终成一代经学大师。丁鸿开馆以后,远近学子纷至沓来。一时间,丁鸿声名远播,闻于朝野。

汉明帝听说后,当即征召丁鸿入宫,听他讲授《尚书》中的《周书·文侯之命》。丁鸿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见解独到。汉明帝龙颜大悦,特赐御衣和绶带,恩准丁鸿“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不久,丁鸿便被任命为侍中。

建初四年(公元79年),京都洛阳发生了一件大事。汉章帝以“五经章句繁多,议欲省减”为由,召集全国各地名儒、诸王、大夫、博士、议郎等到洛阳北宫白虎观集会,讲议五经,共同讨论儒学的走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虎观会议。

汉章帝亲自主持这次盛会,并赦命五官中郎将魏应担任主考官,出题“问难”。待儒生讨论后,再由侍中淳于恭负责整理,呈奏皇上。如遇议而不决的难题,则由汉章帝亲自裁决。令人兴奋的是,在此次全国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楼望、成封、贾逵、桓郁、班固等名宿大儒悉数前来,可谓群贤毕至,高手如云。但无论是学问还是口才,他们都比不上丁鸿。丁鸿在论辩会上口吐莲花,大放异彩,被公推为魁首。时人称赞他“殿中无双丁孝公”。汉章帝更是爱才心切,当即赐给丁鸿二十万钱,并任命他担任少府一职。

白虎观会议之后,丁鸿的名头更加响亮,前来拜投求学者数以千计。而在这些门生中,彭城人刘恺、北海人巴茂、九江人朱伥最终学有所成,后来官至公卿。

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丁鸿升任司徒,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

当时,汉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执掌朝政,权势熏天。窦氏家族骄横跋扈,为所欲为。面对臣强君弱的繁杂局面,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为汉室江山担忧,丁鸿也不例外。

不久,天上发生了日食,朝中顿时一片议论之声。原来,古代人重视谶术,认为日食是不吉利的。日主君象,日明则君强,日暗则寓示权臣凌君之意。

丁鸿觉得机会来了,立即上书皇帝,在奏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日食现象是不祥之兆。他借用“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的寓意,说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细微,以致其大”的道理。并建议汉和帝要对窦氏专权有所警醒,“敕政责躬,杜渐防萌”,以防大祸临头。

这份奏章恰逢其时。其实,已经年长的汉和帝早已对窦氏专权感到不满,只是苦于没有心腹大臣鼎力相助而已。丁鸿的一番话,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除去隐患的决心。随即,汉和帝召见丁鸿等一帮大臣,特任命丁鸿担任太尉之职,并兼任京城卫尉,掌管中央禁军。

丁鸿领命之后,乘窦宪孤身进入京城之机,果断下令关闭宫门,亲率御林军突袭窦府,收回大将军印绶。窦宪和诸弟们自知回天无力,选择了自杀。不久,窦太后也被幽禁,窦氏集团就此覆灭。

反观整个事件,丁鸿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巧觅战机,指挥若定,行事果敢,兵不血刃,他的表现堪称完美。自此,东汉国运转危为安,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永元之隆”的中兴局面。

永元六年(公元94年),丁鸿病逝。汉和帝赐赠优厚,超过常礼。并允准定陵乡间建庙祭祀,永享香火。

太尉庙(丁鸿祠)位于平顶山舞阳县太尉镇太尉村,筑土台高约3米,占地3亩有余。因村中有太尉庙,村以庙名,镇的名称也是如此。

时光漫漶中,我仿佛看见字圣许慎前来拜祭。据说许慎担任过太尉府东阁祭酒,其传世之作《说文解字》曾得到过丁鸿的资助。

司空韩棱也来了,还有定陵侯钟繇、舞阳侯司马懿。他们站在庙前,神态肃穆,参悟着“杜渐防萌”“干云蔽日”的哲理。

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太尉庙,老得只剩下几级台阶和一通残碑。不过,庙门前官道上的两棵古柏始终不老。它们繁茂的枝叶,正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密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