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志节清妙“丁太尉”
落雪黄昏
乡村遗韵(国画) 刘洪海
梅花新酿暗香汤
《临渊》:生动再现 抗战敌后工作者群像
月是故乡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月是故乡明

♣ 刘俊伟

吃过晚饭,无意中透过窗子看到天上高高悬挂的那一轮圆月,皎洁而又明亮。我顶着初冬夜晚的寒意走上楼顶,此时没有城市霓虹灯的闪烁,没有晚星的围绕陪伴,倒显得这月亮分外地孤寂和清冷。少时读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千百年前的作者在白露的夜晚,对着明明是普天之下共赏一轮的明月,偏要说自己故乡的月亮最亮。当时年幼无知,并不能深刻感悟到古人对月抒怀的这种思乡愁绪。如今看着这亿万年来的同一轮明月,也觉得年少家乡的月亮最亮。

记得幼时在农村生活,每每到了初秋时节天气晴朗的晚上,挂在中天的月亮就像一颗巨大的夜明珠,把漆黑的夜空点亮,天空清澈高远,整个村庄被轻柔的月光笼罩,那时村里还没有路灯,但数米之内看物视人不成问题。吃过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围坐在村中心的十字路口谈天说地,男人们女人们分别扎堆儿,男人们远了就聊聊国家大事,近了就说说今年收成;女人们则围绕家长里短这个话题常聊不衰。小孩们绝不参与他们的“大事”,况且他们也不允许孩童们参与,每当有孩子想靠近听听时,他们就会略显不耐烦地说:“上一边玩去!”所以孩童们早就跑得远远的,趁着月色尽情嬉闹。天色越来越晚,大人们的“大事”时段终于结束了,这时他们也不管看没看见自家孩子,扯开喉咙就开始大喊,紧接着就从附近的角落里传来稚嫩的回应声,然后孩童们就纷纷走出来,被大人们各自领着回家了。此时忙碌了一天的村庄终于沉寂下来,而月亮还高挂在天上。

七八岁时,母亲会在放秋忙假期间把我送到姥姥家。姥爷常常在吃过晚饭后,一手拿上蒲扇,一手拿上卷好的草席,到村口的池塘边参加他们村的“大事”时光,不同的是我被允许加入。几步路的距离就到了,池塘冬天干涸,夏季则会被雨水填满,岸边栽着柳树,长长的枝条轻柔下垂,微风吹来,随风摇曳。池塘里还有青蛙,天色暗下来后突然传出一声蛙鸣,然后就像是得了某种讯号,池塘里一下就炸开了锅,蛙声此起彼伏。年幼的我躺在草席上一边听着蛙鸣声一边看着天上的月亮,脑袋里想着月亮上是否真的有一座住着美丽仙子的宫殿,那只雪白的兔子到底藏在宫殿的哪个角落。我眼睛睁大看向月亮,尽力让自己看得更远,希望能辨认出兔子的影子。姥姥就坐在我旁边,一边用蒲扇为我赶走蚊虫,一边和大人们聊天。迷迷糊糊中就睡着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似梦似醒中被一双有力的胳膊抱起,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睡在挂着白色蚊帐的木床上。如今姥爷已经深埋黄土,姥姥九十有余,那口池塘也早已被土填满,上面盖满了房子,或许只有月亮还是那时的月亮。

记忆里母亲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她有忙不完的事情,要么是趁着天色还明,就坐在院子里剥玉米,捡棉花;要么是在灯下缝缝补补做些针线活。记得有一年,父亲外出务工,到了秋收时节还无法返乡,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在家,家里种着六亩多田,眼看庄稼都已成熟,但我们姐弟四人年龄尚小,无法帮忙分担,母亲白天既要洗衣做饭照顾家庭,又要料理这六亩农田,实在是分身乏术。而粮食作为庄稼人仅有的生活来源,肯定是不能看着它烂到地里,母亲就趁着这明亮的月夜在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到地里抢收庄稼,一直干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再回来为我们做早饭。就这样连轴转了数十天,终于忙完这一季农活。

我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母亲凌晨三四点时在田里干活,但每每想起时,总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明亮的月光下,在荒无人烟的田地里,母亲弓着脊背,飞快地挥舞着镰刀,动作娴熟地收割着大豆,面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身后是码放整齐的豆秧。累了就直起腰用肩膀上的毛巾擦擦额头上的汗珠,稍作休息后继续劳作。现在想来,当时的母亲也不过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她在夜深人静时醒来,撇下熟睡中年幼的孩子,来到深夜的田间。彼时月夜下的她是否会觉得害怕和疲惫,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克服恐惧,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到空无一人的田里;如何克服困倦,朝耕暮耘,用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我明白是艰难的生活让她催生出这无尽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来。虽然这是我在童年时代自我想象出来的画面,但长久以来它却牢牢地镌刻在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识字,更讲不出那些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但是她对待生活的这种勇气和意志,深深地烙印在平淡的岁月里,一点一点地浸润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在独自面对人生道路的时候多了一份从容和镇定。或许是因为母亲的缘故,对这初秋时节的明月夜我总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想起年少时的月亮,总觉得它是那么温暖又可爱,有时它像极了童年时期那个最要好的玩伴,纯真无瑕;有时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每次当你看向它的时候,它总是满含深情地回应你,你虽不说话,但它却洞悉了你的一切;有时它又像是你的指路明灯,不管身在何处,总能照亮你回家的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