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重视元宇宙技术赋能 绽放黄河文化时代光辉
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助推“五育并举”建设
高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助推“五育并举”建设

夏雪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之本,只有把教师当成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才能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在“新课改”和“双减”背景下,提升教育质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得到了成长,才能引领学生的成长,才能实现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五育并举”。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学校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从“激活教师发展意愿”“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开展校本教研”三大维度,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一、激活教师发展意愿,构筑教师发展之魂。“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而改变教师,首先需要激活教师的教育梦想,提升教师团队的成就感、向心力和凝聚力。只有激活了教师的发展愿望才能让教师产生强烈的发展动力,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去,才能实现专业的成长。

1.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几乎所有的名师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站在终点思考问题。比如五年后、十年后、十五年后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会围绕要实现的目标,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直至完成目标。这就需要每个渴望成长的教师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

2.聚焦新课标理念,实现课标、课程与课堂的多维整合。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做到专业思想、专业理念的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人才观。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工作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充足的动力。这就需要学校请专家对学校教师进行新课标理念的学习培训,助力教师突破自身专业成长的理论瓶颈,实现课标、课程与课堂的多维整合。

二、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拓宽教师发展路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支持,而学校和学生又是教师发展的受益者。教师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长与未来发展,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则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教师的发展工作,需要给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引导教师在活动中找到新的发力点。

1.创造“关键时刻”,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转折。学校要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平台,为教师创造各种有益于成长的“关键时刻”“关键事件”。如郑州外国语中学新入职教师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成熟教师示范课、专家教师特色课、优质课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学校为教师提供、创设各种“关键时刻”“关键事件”历练教师,成就教师。

2.导师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导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他们的教学和教研,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实现“入门教师合格化、合格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个性化名师化”的发展目标。

3.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而有效途径。在观课议课时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现状,并考虑教师的接受程度,事先跟教师做好沟通,转变教师观念,让教师明白观课议课是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4.从学校层面推动教师阅读。书籍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类图书统一配置,专业书籍自主选择,每学期精选两本教育理论书发给教师,人手一册。比如《给教师的建议》《爱心与教育》《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和能够做到的》等图书。在配发图书的同时,可以让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一到二本图书,引导教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开展校本教研,赋能教师发展全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从学习、反思、实践走向研究与写作,走向教学思想的成熟与教学成果的凝聚,校本教研则是实现教师这一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校本教研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专业思考力和专业行动力。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教研研有方向。坚持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聚焦抽象成课题,通过有效的调研、诊断,把有代表性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确立教研主题,然后设计校本教研任务清单。

2.以课例学习为基础,让教研研有载体。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守住了自己的主阵地,才能实现专业上的突围。学校要推进以名家课例为基础的教学研究,从名家的课堂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并与之碰撞,从而产生思维的火花,最终形成“课例研讨—反思总结—课堂重建—观课议课—形成精品”的“链式教研”。

3.以教学写作为路径,让教师研有收获。记得一位教学名师说过,在学校站住脚靠分,在市里站住脚靠课,在省里站住脚靠文章。李镇西老师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在教育教学中所做的那些凝聚了丰富的爱心和智慧的事儿,很多教师都能做到。很多教师做不到的,就是如他一样长期坚持专业写作。教学论文的撰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党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通过“五育并举”途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实现“五育并举”建设,笔者以为,要以“德”为根,深耕育人基础;以“智”为翼,启迪学生智慧;以“体”为石,强健学生体魄;以“美”为魂,陶冶学生情操;以“劳”为水,浇筑育人内涵。

以“德”为根,深耕育人基础。首先,要深化对立德树人教育的认识,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教学工作的首位,把德育与学科渗透教育结合起来。其次,要强化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以“智”为翼,启迪学生智慧。智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如对学生意志品质、科学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这些都对智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体”为石,强健学生体魄。体育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体育工作就是抓住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安全教育,避免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学生造成伤害。

以“美”为魂,陶冶学生情操。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能够鉴赏美、创造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审美品格。教学中要优化美育活动质量,落实美育课程。同时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美育队伍建设。

以“劳”为水,浇筑育人内涵。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塑造热爱劳动、乐于劳动的品质。学校要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定期举行趣味性劳动竞赛,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立德树人导向下,“五育并举”的本质就是要求教师落实教书育人责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脚踏实地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作者系在郑州外国语中学跟岗挂职的永城七中教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