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重视元宇宙技术赋能 绽放黄河文化时代光辉
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高质量发展
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助推“五育并举”建设
高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职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李 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给职业院校育人指明了方向。其中,高职语文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主义接班人素养的新时代青年,就必须在教学中深入研究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探索“立德树人”教育的新途径。

高职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及全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讲话等精神,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其次应做好《大学语文》的教学。《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面向高校大学生开设的、以人文为基础并呈现通用性、工具性、职业性特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特点,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实践,集中体现“德育为先”“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提升”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最后,还应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思政育人和语文课程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具体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力:

第一,将内容本土化与时代化统一起来。在遵循教学规律、严守课标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应结合社会需求和特点,精心选编和设计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应立足当下,体现时代性、现实性。一方面将蕴含河南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的古代诗词、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内容融入课本。同时,注重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通过添加关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社会责任等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贴近实际。

第二,创新多样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加强跨学科融通,与历史、哲学、艺术等课程结合,构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运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悟;组织辩论会、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看法;以项目学习、翻转课堂、在线教育平台等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程实施应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如举办书法展览、诗词朗诵会、戏剧演出、文化讲座、书法绘画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体验,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新歌会”致敬经典,在古诗新曲里激活文化基因;在“诵读者”荡气回肠的优美格律中,感受华夏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厚重底蕴。

第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其自身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应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同时,可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讲学,参与国际文化节和中外学生联谊会,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包容。

第六,注重参加实践活动。应结合职业特点,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将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庆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通过上述实践,一方面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文化作出积极贡献,还能展现高职教育在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项目,项目编号为2021SJGLX846)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