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豫来豫好 聚焦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心系发展大局献良策 情牵民生福祉建真言
与政治建设同向 与高质量发展同频 与人民群众同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系发展大局献良策 情牵民生福祉建真言

本报记者 张竞昳 赵文静 李爱琴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5位省政协委员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主题谋创新发展之计,建为民解难之言,献求真务实之策。

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新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省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先进计算、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芯片、新型显示、基础软件等产业快速发展。不过,对标国内外一流水平,我省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生态打造等方面还有不足。

王黎生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建议,聚焦优势制造环节,做强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全球智能终端产业高地;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科研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聚焦企业培育壮大,优化协同发展机制,培育发展引领型链主和头部企业,带动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就近布局;聚焦一流产业生态,提升精准服务能级,引导地市间错位发展。

推动氢能产业技术突破能级提升

氢能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体系,为我省实现能源产业换道领跑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当下我省氢能产业存在制氢过程碳排放大、关键核心技术不成熟、专业研究力量不足、产业支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苗树群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会建议,加强省级统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规划布局氢能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完善培育机制,“分层次、多类型”引育人才;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抓手。

魏险峰委员在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发言时建议,要壮大服务主体,培育省市级服务组织“领头羊”,形成百家省重点、千家市重点,带动万家基层服务组织的“百千万”市场化格局。同时,拓展服务链条,大力发展产前产后薄弱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提升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引领支撑能力;优化服务环境,将重点服务组织纳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范畴,享受贷款贴息政策;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与数字乡村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生产环境、服务质量等进行监测。

把花生产量第一大省发展为花生产业强省

我省是全国花生产量第一大省,但产量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郑直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建议,加强顶层谋划,将花生种植纳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和全国油料扩种补助政策范围,深挖花生种植增量空间;注重扶优培优,力争“十四五”末全省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400万亩。

郑直还建议,创新赋能提升花生产业科技含量,抢占育种科技创新前沿,建设国际一流的花生分子育种创新平台,带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龙头带动做大做强花生产业,推动31个20万亩以上花生种植大县,提升绿色高质高效花生基地建设水平,用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组织模式打造区域产业化新优势。

做实内河航运 发展临港经济

近年来,我省内河航运快速发展,2022年通航总里程达1825公里。2023年1至11月,全省港口吞吐量4349.3万吨,同比增长10.6%;集装箱吞吐量8.1万标箱,同比增长117.6%,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穆宏地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建议,省级层面加快制定临港经济发展规划和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根据资源禀赋找准功能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制定港产城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带港”。建强基础设施,推动港口装卸、存储、物流等核心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船舶制造等特色产业,配套发展冷链、汽车、化工等专业物流,做强临港经济产业园。推进港口、航线、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

高效推动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高效发挥数字赋能效应,是实现制造业强省建设目标的重要驱动力。

赵学庆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建议,抓住重点地区布局,支持郑州、洛阳等地立足自身在智能终端、先进计算、大数据、电子半导体等方面的产业基础,集中科技、人才、资金力量重点突破,着力提升产业能级。围绕优势产业发力,培育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推进郑州鲲鹏软件研发与许昌鲲鹏硬件生产协同发展,以浪潮、超聚变等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型显示与终端、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产业等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制造业高质量产业链。深度挖掘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打造协同发展良好生态。

加快提升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水平

河南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从业人数和服务量居全国首位,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前三。

司富春委员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建议,要利用优势,加快提升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水平。他建议,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高标准建设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设立中医药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支持全国中医药领军企业在河南设立研发中心,强化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促进中草药道地种植基地、中医药文化小镇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经典传承人才和确有专长实用技术人才。

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目前在我省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和高校占据主体地位,企业常被视为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承担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地位尚未真正确立。

石聚领委员代表河南省工商联提出,通过“四个强化”,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创新决策主体作用,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重大科技战略决策机制;强化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形成共促企业基础研究的合力;强化企业科研组织主体作用,探索“企业出题、共同解题、企业验收”等新型组织模式,共同推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发展;强化企业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加快形成领军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和高校协同推进的科技创新格局。

以双轮驱动型金融助推重点产业链提升

围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财政金融政策,推动重点产业链全链式改造提升。但在施行过程中,我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型金融实践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升。

赵紫剑委员代表无党派界别建议,健全政策性风险补偿和费用补贴机制,科学确定科技保险保费补偿比例,提高企业运用科技保险管理经营风险的积极性。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产业转型实效。强化政策落实考核激励,鼓励企业与中介机构双向选择;利用不同板块特色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错位上市,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推动资本赋能产业升级,引培并重提升创投基金实力。

以高质量医养结合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我省将养老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完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取得明显成效。但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胡广坤委员代表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建议,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新建改建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开展家庭病床和家庭护理服务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65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老人进行2次医养结合服务,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探索对长期、慢性病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实行按床日付费,将符合条件的治疗性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以郑州为龙头培优做强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杜新军委员认为,郑州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承担着引领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杜新军建议,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围绕一个目标:郑州进入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抓住一个重点:大模型引育和应用;做到两个明确:明确发展路径,明确产业布局;做牢三个支撑:建设中部算力枢纽、“中国数仓、数纽、数港”和重点垂直领域算法创新策源地;做强四个应用:在制造、物流、医疗、社会治理领域应用;做大四个产业园区: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四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同时还要加强核心要素支撑和产业集群培育。

推动全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错位发展

做大做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我省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

黄庚倜委员建议,以前瞻30年的眼光,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作为我省抢占未来产业的战略重点,单独纳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链,依托豫信电科、中宜创芯等企业和郑州航空港区、洛阳孟津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乡半导体数字产业园、平顶山电子半导体产业园等园区,谋划一批省级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支持。联系中电48所等科研院所,做大做强尧山实验室,推动与郑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主动承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全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错位发展,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群。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要素供给,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产业发展所需。

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

“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像故宫、长城、兵马俑一样的网红地、打卡地,是我们在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郑汴洛安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李庚香委员说道。

李庚香认为,要深研究、串起来、做项目、善宣传。整合甲骨学和殷墟学,加快构建殷商学,从历史与文明的大视野,把殷商文化作为一个信仰体系、文明体系和文化体系来研究。全省统筹,把殷墟与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串联起来,共同讲好商汤的故事、盘庚的故事、武丁的故事、妇好的故事。以大视野谋求大发展,统筹考虑、系统规划、加快建成一批标志性建筑、标志性项目。把交互式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策划网络关注热点,推动关注度持续升温。

以高水平职业教育助推技能河南建设

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职业教育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近十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在校生数量长期居全国首位,教育系统培育技能人才162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卡点、产教融合有堵点、科教融汇能力弱等短板弱项,刘志伟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布局一批职业教育项目,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同时,加大政策支持,细化校企合作激励政策,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加快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扩大本科层次招生数量。强化资金投入,支持职业学校面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设新专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事关高质量发展大局。刘荣委员建议,从把握科技金融规律、发挥银行服务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两大方面,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科技创新需要冒险精神,科技企业的特征是高成长、高风险、高回报,银行经营强调审慎保守。”刘荣表示,科技与金融之间存在天然的理念、结构、期限不匹配,发展科技金融要平衡好发展与风险。对此,他建议在尊重科技规律和金融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他还建议,确定客户白名单,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建立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投贷联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商业长期持续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