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春风第一枝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数智化养猪,实现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提升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
规范管理外卖平台 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加强黄河防汛专业 机动抢险队能力建设
降低商业类不动产 交易使用成本
大力支持大别山 革命老区产业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
数智化养猪,实现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建议还是围绕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带来了《关于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为国内最大生猪养殖企业掌门人,他在养猪产业发展、种业安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养猪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猪肉消费国,生猪产业发展对保障老百姓猪肉供应,端好“肉盘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养猪效率还有一定差距。

2023年,对生猪养殖行业来说是备受考验的一年,行业整体进入“猪周期”低谷,多家生猪养殖企业陷入亏损。面对行业压力,国内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的领头人秦英林仍保持信心。

秦英林坦言,本轮周期低谷超过了预期,只有坚定不移做创新,稳扎稳打,把养猪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养猪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秦英林说:“养猪产业从数量至质量阶段,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从业者自身持续发展。对标国际先进仍有差距,差距就是机会,是养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在秦英林看来,养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以创新为基。市场端提供物美价廉的猪肉食品,供给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坚持绿色发展,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牧原养猪30年发展体会来看,养猪虽然很传统,但技术很前沿,进入新时代,创新无极限。养殖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必须走新路,不能走老路,要变投资拉动为创新驱动、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产品,才能开启更大的发展空间。

创新为基,科技赋能,推进产业升级

养猪也需要智能化。从牧原养猪的实践看,科技赋能,智能化养猪升级,价值很大。创新空气过滤智能猪舍,智能饲喂、智能环控、智能巡检、智能声音监测等智能装备,从住、吃、环境、健康管理全面提升智能养猪水平。减少人与猪接触,为猪群提供清洁生长环境,降低疫病风险,同时提升人工效率,减少人员操作差异性,能够很好地支撑生产提升养猪效率、降低成本。

同样,养猪产业也在实现数字化管理:牧原搭建了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化数字平台,深度管理300多家子公司,14万名员工,150多个饲料厂,1104个养猪场,10个屠宰厂,210万套智能设备,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猪舍单元、每一台设备、每一头猪。每天产生10亿条数据,生产数字化,高效共享,让管理更透明、更精细,决策更高效、更精准,大大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在秦英林看来,高质量发展遇到的挑战在于,养猪疫病多、风险大、技术难度大。技术研发投入高,见效时间长,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精力、财力、人力。从业者职业化技能提升难,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一个成熟职业化技术工人,新手带来的损失很昂贵,需要培养高级职业化技术工人。

因此,他建议,坚定不移加大技术创新。坚持长期主义,向下扎根,从技术原点出发,寻求突破,依靠创新驱动,提升养猪技术水平,助推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推进疫病净化,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共建无疫区,提高养猪生产效率,节约资源,生产高品质猪肉。 支持、推进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增强粮食安全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养殖场粪肥资源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充分结合,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以产业问题、企业需求为导向,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合力实现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徐刚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