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读
实施“十大专项行动”
培养更多紧缺技能人才
郑州,你还藏着多少古老故事
加强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合作机制
推动更多优质会展项目在郑落地
郑州明年建成“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
中原学者工作站
建站申报开始
甲辰年英国华侨华人恭拜
轩辕黄帝大典在伦敦举行
“爱商中牟”让营商品牌更有“温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考古新发现”再次实证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中华文明起源演进“全国重地”实至名归
郑州,你还藏着多少古老故事

本报记者 左丽慧

首次发现早商兆域、中华黄金文明成型的重要标志、成型的酒礼器组合……连日来,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消息在广大市民中引起热议。

从“火车拉来的城市”到“火车唤醒的城市”,再到“一座由考古发现的商代王都”——人们对郑州的认识过程,在一项项考古发掘的“实证”下不断深入。人们关注商都书院街墓地考古新发现的重大成果、重要意义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郑州考古发现的其他成果。郑州为何能取得这些成绩、这一项项荣誉究竟意味着什么,郑州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考古发现?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天地之中”天赋异禀

距今10万年前的荥阳织机洞遗址,就有郑州先民的生活痕迹;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万~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密李家沟遗址,清楚展示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距今8000年前,这里有被誉为“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的新郑裴李岗,而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则被视为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一项项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共同勾勒出中原地区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生动面貌。

“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郑州考古成绩的取得,反映了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保护技术的进步、考古理念的更新,与郑州文化遗产的资源和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郑州这片土地上,织机洞、老奶奶庙、李家沟、裴李岗、大河村、古城寨,到3600年的郑州商城遗址及其之后的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从未中断,涵盖了华夏文明起源到现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是华夏5000年文明连绵不断最全面、最连贯、最典型的代表——郑州是研究夏商文化和早期国家起源与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关键区域,是一座考古“富矿”。

正如四川考古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霍巍所说,郑州诸多遗址都涉及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如裴李岗、大河村、双槐树、新砦等,都是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遗址。”霍巍认为,“郑州考古具有全国性意义。尤其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郑州地区的考古发展,对解读中华文明起源、解读中华文明谱系具有关键性意义。”

学术思想“上下求索”

“干考古的都很辛苦,风吹日晒、起早贪黑,要干出成绩,我认为坚持‘学术思想’是更难得的。”提到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杜新在欣喜之余,更对学术研究有着更深的感悟。

上世纪50年代韩维周先生在郑州二里岗发现陶片时,谁也没有想到地下是一座早商王都;曾主持发掘郑州商城遗址的安金槐先生,一度认为这里是仲丁隞都……郑州商城的“亳都”地位,正是在考古学家学术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清晰、确立;又是在考古学家不间断的努力下,城垣、宫殿基址、青铜器窖藏坑、铸铜作坊、祭祀坑、(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