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探源 主流媒体黄帝故里文化行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城市文化特色 用心讲好城市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聚焦城市文化特色 用心讲好城市故事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

认识“熟悉而陌生的”郑州

“郑州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4月11日下午举行的主流媒体黄帝故里文化学座谈会上,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向与会嘉宾生动阐释郑州作为“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的依据与内涵:郑州是一座拥有名山大川之城、一座天地之中之城、一座历史之城、一座文化之城、一座兼容并蓄之城。

“地质学告诉我们,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郑州是第一块跃出海平面的陆地,嵩山为宗,嵩高维岳,峻极于天。天下大河,黄河为尊,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而嵩山、黄河在郑州相会。”阎铁成说,5000多年前,人们在这里测天量地,形成了中国古老的宇宙观,把这里定为“天地之中”。而周边的人们把这里称为中原、中州,把这里建立的国家称为中原之国、中央之国,简称中国,中国这个名就起源于这里。

为何说郑州是一座历史之城?阎铁成告诉与会嘉宾,十万年前,郑州就有了人类生活;五万年前,这里有了现代人的定居;一万年前,这里开始了文化创造;8000年前,这里开始了文明奠基;5000年前这里形成了原始邦国;4000年前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3600年前商王朝在这里将青铜文明推向登峰造极,商王朝第一个都城亳就在郑州,在郑州城区,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巍巍城郭;3600年前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起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王都,从那时起,郑州城便城址不移,人脉不息,今天仍然为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除了历史和文化,郑州还是一座创新之城。“郑州参与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创造、中国制造业的创造、中国天文历法的创造、中国建筑的创造、中国城池的创造、中国文字的创造、中国丝绸纺织的创造、中国瓷器的创造等等。”阎铁成说,今天的郑州人创造了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新中国第一家期货商品交易所、第一颗冷冻食品,郑州制造的盾构机、大客车、大型水闸、智能手机更为世界所瞩目,“我们说的功夫郑州,可不仅仅指的少林功夫,它更指的是郑州人创造物质文明的能力和本事。”

鼎立天中、通衢八方的区位,使郑州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宏大气度。“8000年前,我们的始祖黄帝在这里就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接纳了各方的文化精华,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阎铁成还以生活中的细节为例:郑州的饮食不甜不咸、不麻不辣;这里的语言平和舒缓,这里的人们性格不矫不躁,从不欺生,“我说的这些您信吗?不信,就住下来体验体验,这是2500多年前郑国的‘当家人’子产为郑州人留下的待客传统,不信请您翻翻中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左传》中襄公三十一年的故事,那儿有明确记载——这就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郑州。”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丽芳:

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交融共生

“参观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感觉非常震撼,这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能够看到我们的先民迁徙的一个过程,能够看到我们文化传播的过程,身为中国人,身为华夏人,我感到非常骄傲。”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丽芳告诉记者,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触摸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来到老家河南,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中华民族交融共生、守望相助,中华文化的赓续发展、绵延不绝。

“今天我想讲一讲天水和郑州的故事。”赵丽芳告诉记者,著名学者闻一多教授著有《伏羲考》,从传世文献中搜集了大量龙蛇记载,证明伏羲为龙图腾,又在很多西南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发现了“伏兄伏妹”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去年我去云南省梁河县参加阿昌族的节日,发现当地赵姓阿昌族是元明时期由甘肃天水汉族赵姓人家相继迁入,融合到当地的阿昌族,至今在梁河县赵姓阿昌族人家。去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参观后,有种强烈的‘家人’感觉,对仰韶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性认识。”赵丽芳表示,天水大地湾遗址是距今大约7800年到4800年的史前遗址,其出土的大量早期彩陶与发掘的半穴式建筑对应着仰韶文化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出土实物有力说明了中华早期文明沿着黄河流域传播发展到这一文脉。

赵丽芳认为,河南周口有伏羲故都、郑州新郑有黄帝故里。这片黄土地是探华夏之源,感受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同源,认识中华文明连续性,诠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厚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晓丽:

聚焦特色 让郑州也有自己的“熊猫IP”

“提起郑州,我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河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好像郑州与河南的形象在这一刻于脑海中完成了重叠。”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蒋晓丽告诉记者,如果要打造一个郑州的知名文化IP,四川成都就有值得借鉴之处。

“熊猫最早并不是成都的标识,但是后来经过不断地打造,它已经成为成都的一个文化IP” 蒋晓丽告诉记者,如今提起成都,人们就会想到大熊猫,即便成都本身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蒋晓丽说,城市增强形象的传播力,必须和知名的城市特色“勾连起来”,聚焦好自己的文化IP。

在访谈中,蒋晓丽向记者描绘了郑州当下发展城市特色打造的实现方向。“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它兴起于我们近现代的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是一个现代城市,河南又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让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结合,把郑州打造成河南优秀历史文化的‘集散地’是很有意义的。”

在具体措施上,蒋晓丽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中的精彩表演为例,提出了一些观点。“采风中体验的‘只有河南’的剧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就集合了我们河南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它是怎么活化这些内容的呢?可视化、沉浸化,做成一个系列,一个系统,在一个个剧场中接连感受到河南这块土地历史与文化。”

“一想到成都,大家就想到熊猫,郑州同样也需要聚焦特色,打造一个响亮的‘名片’” 蒋晓丽总结道。

济南时报总编辑、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赵治国: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 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作为郑州的城市品牌、文化标识,符合实际,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是三个维度,一个是历史地理的维度,一个是文化溯源的维度,一个是世界名片的维度。这三个维度造就了郑州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标识,令人印象深刻。”济南时报总编辑、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赵治国说。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形象与品牌的塑造,归根结底属于城市的软实力建设。城市品牌的软实力建设,将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出强大的生产力,去年走红的城市已经尝到了这样的甜头。

赵治国建议:第一,城市品牌的树立,基础在于城市的宜居与烟火气。要提升城市的亲和力,以更加平等、更加生活化的方式与社会各界互动,让不同群体在城市中都能得到心灵的熨帖。娱乐休闲的核心生活,更能有传播价值,也更能助力城市长红。第二,政府、民众是城市的主体力量,官民呼应,双向奔赴,才能在城市形象与品牌的塑造上建立共创机制,保持可持续性。第三,城市形象与品牌传播是鲜活的,不断更新的,要多展示新热点、新成就,讲述新故事,传播新活力。第四,城市品牌的传播塑造,需要顶层设计和城市营销,重点传播城市音乐、特色饮食、自然景观和服务设施。城市应该重视短视频传播新技巧,调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形成最大合力和传播声量。

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林白:

郑州城市品牌立意高很响亮

第一次来到郑州采风,感受最深刻的是欣赏“星空下最美村落”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史前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了解河南、认识郑州的窗口。“在河南这个文物大省里,历史遗韵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使郑州焕发出别样魅力,既是现代化大都市,更是一个保护和宣传文物,宣传历史文化的高地。”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林白说。

林白说,“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这个城市品牌很响亮,立意很高,而且层次很丰富。在立意上,华夏之源的确立,表征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极大地彰显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功夫文化,更是郑州极为独特的文化标识。这个城市名片,从空间到时间,凸显了郑州的城市魅力。

“虽然到郑州的时间很短,但是通过这两天的了解,这座城市已经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林白说,大家都知道“老家河南”,到了河南的省会郑州,就是真正的“进了家门了”,“进到家门,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舒服和惬意”。

这两天最大的感受就是郑州非常现代,非常有活力。“这两天让我感受到郑州这座新晋国家中心城市有着雄厚的实力。现代化的建筑、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现代化的道路交通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林白说。

郑州有好的城市文化,需要让更多人了解郑州。郑州与呼和浩特同饮黄河水,共筑中国梦。“我们也希望两地媒体能有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在平台架构、新闻宣传、体制机制、运营推广等方面多一些交流探讨,促进两地融媒事业高质量发展。”林白说。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谢鹏飞 王军方 文 李新华 白韬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