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世界读书日·阅读与人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北中原”深情地“闲逛荡”
藏书者的苦恼
让阅读滋养心灵
阅古论今(国画) 王学俊
旧书如老友
荐书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荐书架
书名:《买话》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著者:鬼子
书名:《印度艺术》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著者:[英]帕沙·米特 译者:李京泽

《买话》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鬼子历时18年成就的新篇,既有鬼子擅长在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派手法之间寻找桥梁和缝隙的特征,更有沉潜多年之后,岁月沉淀下来的更加稳健的美学风格和更加深入地对人性、命运的理解。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盛赞:“许多年以前,《被雨淋湿的河》《瓦城上空的麦田》等小说,是我们心中绝美的风景;许多年以后,《买话》的声音像苍老的浮云,讲述的是人生的隐秘,没有讲述的更是人生的隐秘;那没有讲述的才是不能言传的况味。”

《买话》保持了鬼子小说一贯的推理小说底色,却又不同于现有大多数推理小说从故事到故事的架空式推理,看似买的是话,实际上收买的却是人心,就此实现从现实到人性的推理,揭示城乡之间人性演变的逻辑。

全书收录150张插图,全面展示印度艺术的各种形态。若干建筑解剖图带读者走进神秘而鲜活的印度教神庙内部,了解南北印度不同的建筑风格。17世纪是绘画的世纪,在莫卧儿皇帝和北方邦国的宫廷中,艺术家们吸收多样的本土和外来技法,创作了大量肖像、风景、静物和叙事作品,华丽的色彩和纤细的笔触体现了极致的观察和无与伦比的技巧。欧洲艺术的透视法通过艺术学院和机械复制技术迅速为殖民时期的印度艺术家所吸收。泰戈尔等实践着立体主义、原始主义等先锋潮流,同时结合民族主义风潮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艺术也成了抵御殖民主义的武器。

活色生香的印度艺术与崇尚“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欧洲艺术迥异,也遭遇了几个世纪的误读。本书企图破除这种学术传统,在印度艺术的语境中,展现最单纯、最多元的美。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