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事越走越远
群 猫 会
初夏(国画) 何彦萍
须水河畔芦芽鲜
宽容之美
《猛虎下山》:一部浓缩时代精神的人间戏剧
小满时节忆大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须水河畔芦芽鲜

♣ 贾简静

天上的温度热一分,须水河河床里的淤泥就暖一分。这不,春分刚过,在淤泥里藏身猫冬的鲤鱼开始甩动尾巴,或是深深地呼吸,就像刚刚睡醒的人们打了个呵欠,淤泥里就会冒出一串串的水泡冲出水面,沉寂的河水就有了活力。陈年芦苇下面的芦芽开始偷偷地生长,或许一阵春风刮过,它们就会冲破覆盖的枯叶脱颖而出,展露其旺盛的生命力。还有水中的菹草,一团团一团团地纠缠在一起,从水底浮上来的鲤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不停地甩动着尾巴,把肚子内的鱼卵甩到水草上,就像鸟儿张开了翅膀,“扑棱棱、扑棱棱”,荡起一阵阵的涟漪来。很快,菹草就被一团团如云雾般的鱼卵包裹着,用不了多久,最多是一周的时间,这些鱼卵就会蜕变成无数的鲤鱼秧子。

人们把芦芽称之为芦笋,没有钻出水面的称之为白笋,钻出水面的称之为绿笋。无论是白笋还是绿笋都是做菜肴的上等原材料,只需剥去芦芽的一层层外衣,很快就露出里面处子般皮肤的白皙,水灵灵的,出水的芙蓉也比不得此物的灵性。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注释时称“初生为葭,长大为芦,成则名为苇”。一个“葭”字把芦芽描绘得惟妙惟肖,怎么不让人垂涎三分?每当芦芽初生时,父亲就会忍受初春的寒冷赤膊下水采摘芦笋,一根根在水中洗干沥净,收集成捆,就像一捆捆的大葱白,耀眼夺目。有人站在河岸上看热闹,问父亲采摘芦芽有什么用?父亲会神秘地告诉他们说,这些芦芽可是个宝贝,珍贵着呢!

芦芽确实浑身是宝,不仅仅可以食用,还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药材。在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要方》中有一名方为“千金苇茎汤”,即采摘芦芽炮制后入药,能够达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效果,临床上经常用于治疗肺痈以及肺炎。食用芦芽的方法有多种,既可以凉拌,也可以热炒。首先要将芦芽切成片在滚水中煠一下,煠去芦芽的青涩,使之变得更加柔软而筋道,沥干水分后备用。凉拌时非常简单,先把捣碎成泥的蒜蓉浇上去,再撒上葱花和姜丝,把在锅内烧热的油浇上去,只听得一阵“吱吱拉拉”的响,一盘凉拌芦芽就做好了。热炒就比较麻烦了,要先把猪里脊肉洗净切成薄片,放进菜锅内煎得出油透明,再放进备好的芦芽丝翻炒。出锅前要加入青椒丝和葱花,不仅可以让菜品美观,味道也更加可口。需要注意的是,炒芦芽八分熟即可,以清爽为佳,色泽才能鲜艳。

不仅仅须水河畔的芦芽鲜美,故乡淮阳县的龙湖也产芦芽,同样是上等的品质。在故乡居住的时候,每到春夏之交,父亲会到集市上买来芦芽凉拌,那种酸酸滑滑的凉一直是我心中最美的记忆。后来,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龙湖里芦芽就成了禁品,不许随意采摘,就再也没有机会品尝芦芽了。如今,与须水河比邻而居,发现这里的芦苇生长得非常茂盛,属于野生野长的状态,父亲就打起了吃芦芽的主意。要知道,芦芽以深埋水下为上品,这段须水河有着经年沉积的淤泥,富含各种各样的养分,对芦芽的生长极为有利。这里生长的芦芽银白透亮,生吃时脆甜可口,咀之无丝,并不比山中的春笋差。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烹饪方式,永远不会腻烂,吃起来香脆可口。特别是和鸡鸭鱼肉搭配烹饪,更是美味无比。

因为爱吃芦芽做的菜,父亲就把春天采摘的芦芽煠制后在冰箱里贮存起来,时不时地拿出来食用,满足我的口腹之欲。远在他乡打拼的人来聚会时,父亲就会拿出来招待客人,每每听到大家的赞美声心里就乐开了花。其实,大家还真的是冲着这道炒芦芽来的,须水河的芦芽在他乡和故乡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他们吃着父亲做的炒芦芽,喝着家乡的土酒,畅谈着故乡的往事,一段段乡愁故事涌上心头,往往都会喝得酩酊大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