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故事越走越远
群 猫 会
初夏(国画) 何彦萍
须水河畔芦芽鲜
宽容之美
《猛虎下山》:一部浓缩时代精神的人间戏剧
小满时节忆大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宽容之美

♣ 周振国

《庄子·天下》讲:“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即对人对事抱有一颗宽容之心,算得上至境至美。

宽容之美,乃品德之美。子贡曾求教孔子,有没有什么是需要一辈子去做的呢?孔子答,就一个“恕”字而已,待人要有一颗仁爱宽谅之心。千古奇文《省心录》中也说:“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桐城人张英,其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侍郎,两家因院墙屋基发生纠纷。张老夫人急修书一封送张英。张英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信后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诞生了一段历史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如今,“六尺巷”是桐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到底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雨过天晴。”

宽容之美,乃智慧之美。儒家“恕”文化,仁爱,宽谅,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既是美德,也是智慧。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蒋琬有个叫杨戏的属下,性格孤僻讷于言语,对蒋琬的问话也常常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笑笑说:“人各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这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作声,可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当然没错,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蒋琬对属下,以及如何对待属下,心中有数。歌德也有一个小故事,有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经常无理抨击他作品的人,这次这个人不仅当着歌德的面出言不逊,并且挡道不让。歌德只是微笑着闪在一边。旁人看了很生气,劝歌德反击。歌德笑着说:“我若和他一样,岂不也成了疯子?”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耿耿于用忿恨去解决的问题,由宽恕来化解效果或许会更好。

宽容之美,乃境界之美。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曾各助其主为争夺王位而厮杀,当鲍叔牙助齐桓公夺得政权后,却极力把管仲推荐给桓公,认为管仲比自己更能胜任相国一职。齐桓公也不记当年管仲曾一箭差点要了他小命之仇,欣然采纳了鲍叔牙的建议。管仲担任相国后,悉心辅佐桓公,数年之间,齐国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三国时政治上不得志的曹植,却说出了如此有见地的话语。其实,人的阅历到了,认知到了,觉悟到了,或者说修养到了,境界到了,悲悯情怀和宽容之心也便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要多经历、多体验、多经事、多磨砺,以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