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4年第一期全市领导干部 “问学前沿”高端讲堂举行
岐伯:一缕药香跨古今
UU跑腿:“跑”出一片新天地
部署公共领域车辆全面 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我市综合考评工作 专业能力培训班开班
河南多措并举筑牢汛期“安全堤”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确保所想所盼得到及时回应
郑州新增26个省级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
“郑好毕业季 郑好职等你” 专场招聘会下周一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厚 文】 遇 故 知
岐伯:一缕药香跨古今

(上接一版)数据显示,岐伯山区有植物药材170多种,丹参、半夏、防风、茵陈、地黄、黄连药质甚佳,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金银花,1915年就曾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州神花”。

时至初夏,沿着平缓山路向前,天空晴美,草木葳蕤。一阵风过,只见浓浓淡淡的翠色起伏,空气中全是草药香。

相传,岐伯常年在此寻药、种药、制药、治病救人,不仅在这里著书立说形成《黄帝内经》,还终老于此,葬在山巅。因此,新密也被称为岐伯的第二故乡。

作为上古名医,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史料关于岐伯的籍贯说法不一。但有黄帝与岐伯遗迹并存之地者,唯新密市苟堂镇岐伯山一处。

开辟中医著述之先河

传说中,岐伯自幼便善于思考,志向远大。他以自然为师,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探索总结自然现象和规律。他博学多才,不但通晓音律,还制作出多种乐器。

后来见百姓多死于疾病,岐伯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深入研究医术脉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当时,黄帝正在广纳贤能,听说岐伯才能出众,不仅精通医理,还通晓八卦五行,知晓阴阳变化。于是,黄帝特邀岐伯并拜其为天师。宋《路史》载:“古有岐伯,原居岐山之下。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访于治道。”

此后,黄帝常与岐伯坐而论道,由黄帝提问,岐伯作答,探讨医学问题。就这样,两人对话的经典内容被记录下来,遂成医书《素问》《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开辟了中医著述之先河。也正因为如此,中医学素称“岐黄之术”,岐伯当属首位,位列黄帝之前。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被尊为“医家之宗”,但并不局限于医学。它内容广博,“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涉及天文、气象、地理、历法、生物、计算、农艺、哲学以及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近乎无所不包。

向世界贡献中国医学智慧

言谈间,行至岐伯像前。艳阳下,这位上古时代最著名的医学大家静静伫立。隔着千年时光,耳畔似乎传来低语:“中医古老,但传承不衰,薪火不灭。”

历史上,传统医学曾经并非中医独有。从古埃及、古罗马到古希腊,他们也曾拥有自己的传统医学,但随着这些古文明中断,其传统医学都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中,消散殆尽。与之相反,中医药文化数千年来始终延绵不绝、与时俱进。《黄帝内经》跨越千年传承至今,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如今,《黄帝内经》先后被翻译成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几十种文字,持续向世界贡献着中国医学智慧。

岐黄之术代代传

中医传承,历久弥新。

作为“岐黄文化发祥圣地”,新密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中药宝地”的美称,境内有野生中草药材1200多种。数千年前,岐伯在此尝味百草野果,制药行医;数千年后,这片古老土地又焕发出新光彩。

2023年5月16日,新密市岐伯山中药交易市场在苟堂镇岐黄文化园正式挂牌营业,项目总投资1.6亿余元,占地近万平方米。

2024年4月12日,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新密启幕,5万亩中草药种植项目等12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额125.28亿元,涵盖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等领域,其中,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项目签约占比达75%……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演绎着中医药的根深叶茂,续写着岐黄之术的代代流传。

本报记者 王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