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压实责任强化统筹
确保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商都越千年 归来仍少年
以练备战补齐短板 夯实筑牢防汛堤坝
4月全省经济稳中向好
苏秦:合纵抗秦叱咤战国风云
中铁装备:国内“出圈”国外“出彩”
本周仍是炎热天 两场阵雨来降温
高校毕业生专场 招聘会周三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苏秦:合纵抗秦叱咤战国风云

(上接一版)但苏秦从小聪慧好学,不安于贫困。早年从师于鬼谷子,在阳城山中学习治国经世之术,稍有学识,便辞别家乡出游谋事,到各国去游说、申述自己的主张。几年下来,钱也花光了,什么职位也没有谋到,只好回到家乡巩县。他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还是没有读好书,于是发奋读书,怕困了打瞌睡,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驱赶睡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锥刺股”的故事。后来,偶得一本周书《阴符》,这是一本姜太公批注过的兵书,他认真研读,终于开悟。一年后,他再次出门闯荡。

御秦15年不敢入关

再次出关后,苏秦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人生。在秦国碰壁后,苏秦立即改变策略,先后说服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等国君,共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

公元前333年,燕、韩、齐、魏、楚、赵六国,齐集于赵国的洹水之上,歃血为盟,共对强秦。因为苏秦在诸国联合中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公推苏秦为“纵约长”,挂六国相印,专门办理合纵诸事宜。

苏秦当了纵约长后,向秦国送去了六国纵约书。秦国看到关东六国联合起来了,原本想并吞天下的野心赶紧收敛起来。在苏秦挂六国相印的15年间,秦不敢越过函谷关向关东六国开战。《战国策》一书中曾评价苏秦的合纵策略起到的作用,说:“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语,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这15年和平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义识才相助同窗

苏秦有位同学张仪,跟随鬼谷子学成后去了楚国。这时苏秦已经在赵国获得了赵王的信任,让他去纵约诸侯。恰在这时,秦攻魏国,并有东进赵国的可能,苏秦想起他的同学张仪,想请他去秦国,可以暂时阻止秦国攻打赵国,争取纵约的成功。于是他使人暗示张仪,让他去赵国找苏秦。张仪到了赵国,苏秦叫他坐在下首,吃下人吃的饭菜,并用话刺激他,张仪果然非常生气,就毅然离开赵国,准备往秦国去游说。

这时苏秦专门派了一个舍人,对他说:“张仪是天下贤士,将来作秦相的一定是他了。我请赵王给车马金帛,你带着供给他开销,助他成功。”这个舍人扮做生意人结识了张仪,路上张仪受了舍人的资助到了秦国,并很快见了秦惠王,惠王很重用他,封他为客卿。苏秦派去的舍人看到张仪已被任用,即告辞张仪。张仪说:“我依靠你的帮助才得到显位,正要报答,你为啥要走呢?”舍人说:“知道你才干的是你的朋友苏秦。他认为你一定会得到秦君重用,忧虑秦来伐赵而破坏纵约。所以让我暗地给你资助。”张仪听了非常感叹:“苏秦比我高明多了。”由于张仪没有让秦国匆忙向东扩张,苏秦争取到了有利时机,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三方面值得后人学习

曾经的煊赫一时,如过眼烟云,终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苏秦也不例外,但他以合纵六国的前无古人之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显赫的名字。

祖书良曾经担任苏家庄村主任,他离任后,致力于研究和开发苏秦文化,建立苏秦文化博物馆并规划了苏秦文化产业园。

祖书良告诉记者,苏秦有三个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一是头悬梁锥刺股,这一家喻户晓的典故长久激励着华夏学子。二是六国封相,他凭一己之力宣传合纵思想,完成六国联盟大业,身挂六国相印,具有极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纵横之术,以小博大,以弱抗强,且能把纷争不断的六个国家融为一体非常不容易。事实证明苏秦的纵横理论,对世局的观察力及个人意志和谋略是相当高明,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