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六月一日起,我省将全面推行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服务
“2024郑开同城生活节”即将启幕
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民营经济主体达1069余万户

本报讯(记者 董艳竹)5月29日,记者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获悉,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审议。报告提到,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总量为1094.0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为1069.4万户,占比97.7%。

全省民营经济主体达1069.4万户

民营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促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一揽子”惠企措施,打出“万人助万企”、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等系列“组合拳”,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经营主体总量为1094.0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为1069.4万户,占比97.7%。质量效益持续优化,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2万家、2.6万家,同比分别增长18.66%、19.06%。我省现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4家,15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省本级96%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到,我省从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有力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举措落细落实。

聚焦优化发展环境,我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与通报制度。健全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全省一体化信用平台体系,实施“信用+审批”服务改革,64万家企业通过信用承诺在75万次事项办理中享受到了“免审即办”“容缺受理”等便利。提升政务服务企业效能,优化政务办事流程,目前省本级96%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推行“免证可办”,累计制发电子证照2.7亿张、电子印章2.8万枚,实现175项全省统一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

聚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全国率先推广减税降费红利账单“一户式”推送,2023年全省新增涉及民营经济主体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75.08亿元。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出台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数十个专项支持政策。同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授权民营企业开展职称评审,成立2个高级职称、21个中级职称、5个协会性质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施“豫商豫才”返乡创业工程,2023年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34.07亿元,稳定就业岗位37.43万个。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我省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23年全省科技支出463.8亿元,同比增长13.3%。全面落实企业创新各项财税政策,2023年全省17938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累计培育建设9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7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约六成以上是民营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接入设备产品883万台(套);累计建设智能车间773个,全省上云企业22.4万家。

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发力

报告提到,下一步,我省将多方发力、形成合力,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发力。

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三个难题”。针对“融资难”,我省将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针对“用地用工保障难”,推进“标准地十承诺制”联动改革,加快实现“拿地即开工”。针对“成本高负担重”,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三项能力”。提升创新力:完善科技惠企政策,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全年增长20%以上。谋划设立创新联合体产学研联合基金,探索实施“编制待遇在高校(院所),工作在企业”的科技副总选派支持模式。谋划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力争2024年新增科技贷60亿元以上。提升竞争力:建立龙头企业培育机制,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提升影响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持续优化退税服务。

推动民营企业开展“‘三化’转型”。数字化发展:培育一批“数字领航”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增加中小企业上云数量。品质化提升: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开展“美豫名品”认定。绿色化转型: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双碳”目标,开展对标提升活动,加快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三大环境”。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的各种壁垒,开展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治理。政务环境: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政务数据整合共享,全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法治环境:加快民营经济相关立法进程,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