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推荐评选工作
全力应对灾情 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河南出台一揽子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博物多闻,打开郑州的另一种方式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举行第十九次主任会议
4所高中宏志班 面向全省招生
沉浸式航空实践课开到厂区里
省财政下达1.13亿元 资金支持企业稳岗稳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物多闻,打开郑州的另一种方式
郑州商城东城垣遗址博物馆,让历史“活”起来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核心提示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郑州努力走出文化强市以文兴业的新路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报道我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精彩样本,郑州日报推出【HERE郑州】“擦亮城市文化IP”系列报道,推介郑州独具的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四郑”元素,持续塑造城市文化IP,打造国际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文旅文创发展新格局。

策划:卢士海

统筹:程玉峰

执行:孙新峰

魏书杰

走一走古老的商代城墙、逛一逛藏着郑州“文物家底”的博物馆,带上VR眼镜穿越到过去,再回到现实品一杯“青铜咖啡”……在郑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如何快速“get”到它最深邃、最包容又最前沿、最新潮的切面?

人们从加快构建的“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中,能发现郑州厚重与时尚、年轻与古老融为一体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大河奔流 玄鸟生商

去年以来,文博游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游客总量超6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这些历史,在一处处大遗址、一件件文物珍品中熠熠闪光。

记者了解到,郑州拥有百余家博物馆,涵盖历史、艺术、科技、自然等各类主题,犹如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文化会客厅”伫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市民和游客随时可以走进各大博物馆中,与文物会面、随历史徜徉。

在博物馆里,能找到多古老的历史?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亮相的“文脉——从象祭坛到青花瓷精品文物特展”展出了数量众多的重磅文物:距今3万余年的新郑赵庄遗址发现的象头祭祀遗存,距今1万余年的中原地区目前时代最早的李家沟遗址的陶片,距今8000年代表裴李岗文化的石磨盘、石镰,距今5300多年代表仰韶文化的彩陶盆、彩陶壶、牙雕蚕、玉蚕蛹……“国宝”的集中亮相,展现了旧石器晚期郑州地区10万年以来连续不断的人类史、1万年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

在郑州城北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距今6800年至3500年的历史镌刻在此。从仰韶、龙山文化到夏、商历史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与艺术创作都能在此重现。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