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建设“科创中原”试点城市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主阵地
保质保量推进重点项目 抓实抓细各项防汛工作
努力让中医药成为 发展新增量新亮点
畅享文化盛宴 与多彩郑州来一场美丽邂逅
中招考试明日启幕 看清规定按时入场
河南提前实现 5G网络“村村通”
郑州展团精彩亮相 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公益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市发布“科创郑州”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科创中原”试点城市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主阵地

(上接一版)构建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重组,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主动对接全国、全省学会,推动建立一批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推动建立企业(园区)科协,在市域和试点区县(市)域推动成立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学会。支持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系统等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双创载体平台,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构建多层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先行。“科创郑州”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我市要大力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推动“郑聚英才计划”人才政策落地落实。高标准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专场、“嵩山英才荟”、产业高端论坛等活动,筹划举办中国·郑州国际人才活动周和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推进“百企百站”引博行动,举办郑州市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拓展横向交流与对外合作,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开展“会市战略合作”,引导优质资源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在人才、科创、科普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资源共享,推动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海智计划”,加强与科技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港澳台科技组织交流合作,支持本地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制定实施自贸区郑州片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政策,积极引进重大外贸项目、跨国公司第二总部等,实现外向型经济集聚发展。

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全国学会、科研院所创新资源,组建专业化科技服务团。支持海内外有能力的机构、团队、个人开展技术服务和技能培训,邀请学会院士专家就我市企业中“卡脖子”问题、行业共性难题等莅郑调研,建立常态对接沟通工作机制,打造“科技服务团”精准服务机制品牌。

明年“链主”企业达150家左右

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我市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实施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培育“链主”企业50家以上,到2025年“链主”企业达到150家左右。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支持超硬材料、耐火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等创建国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小微企业园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200个小微企业园。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升行动,提升建设能级。

大力培育“新制造”和“新服务”。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万亿级、5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区。深入实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行动,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发展郑州技术交易市场

健全“科创郑州”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市明确,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力度,探索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线上线下相结合,精准提供科技服务,培育发展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引导高校院所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民营企业自建或与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推动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培养一批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经纪(经理)人才。

完善金融创新政策支持。鼓励合作金融机构开展“郑科贷”业务,对合作金融机构本金部分的实际损失,给予一定的损失补偿。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增信服务。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开发科技信贷产品,提供精准信贷支持。设立郑州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位一体有机结合。

同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四有”规上工业企业。支持省内规上企业在郑建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承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建设任务。

擦亮“活力郑州”创新创业品牌

配置最优资源,集中最优政策,才能营造最优环境。《行动计划》提出,我市要厚植创新创造社会土壤,吸引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在郑落地,擦亮“活力郑州”创新创业品牌。定期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评选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细化落实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具体措施,创新科普工作“郑州模式”。支持科普类市场主体发展科普事业,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鼓励各级党委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科普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科普效能,推进具备条件的重大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有序向公众开放,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办好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提升科普活动覆盖面和受益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