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中牟名胜渔洋口
秋实之约
心头有德前程远 眼底无私后路宽
《海上丝绸之路》 呈现中国人眼中的海上丝路
“脑筋转弯”何须急
树先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名胜渔洋口

♣ 娄继周

明清时期,南湖蒲芦亭畔有一地名,叫渔洋口。起初百思不得其解,等我明白其意思和来历,已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上旬,清初一代诗坛盟主王士祯,以户部侍郎之尊,奉旨祭祀西岳华山,驿程往返游山玩水凭吊胜迹,发思古之幽情,佳诗连连。而到了中牟小县,竟让他盘桓两日,留恋而不忍去。这里究竟有什么好景致,值得王士祯流连徘徊?

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一亭一庵一战场,加上一个古驿站,还有一位让他倾心的风流人物而已!

这年的七月初八日,王士祯经郑州过圃田,来到中牟县城,已近傍晚时分。他趁着西下的夕阳,先凭吊官渡。此时此刻此地行客稀少,更适应诗人遥想沉思。150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这场战争,和胜败双方的结局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翻滚,滚来滚去,凝成了一首七绝:别驾亡来万事非,夕阳官渡客行稀。袁家新妇应惆怅,胜与陈王咏宓妃。

诗里的“别驾”,自然是指失败的袁绍了。官渡战败之后,袁绍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不久抑郁而终。他儿子新娶的媳妇甄氏,因为美丽被曹家父子惦记,曹丕乘胜捷足先登,终于抱得美人归。而让同样对甄氏有着爱慕占有之心的弟弟陈王曹植心有不甘,只得有所寄托,写下了千古绝唱《洛神赋》。后人都说,赋中美艳无比的洛神宓妃正是甄氏的化身!

游罢官渡天色已晚,王士祯返回县城下榻。也许他在茶余饭后询问了中牟县令故老,也许他睡前翻阅了中牟县志,也许他并没有做这些,但他早已对中牟的历史形胜、名人掌故熟悉于心。因为他不仅是当朝公认的博学之士,而且当时的中牟才子翰林院检讨冉觐祖,就是他的门生,王士祯在与冉的交往中,恐怕早已对中牟历史有了很深的印象和了解。次日上午,天气晴朗,王士祯慕名来到中牟城外南湖蒲芦亭,登临凭吊。

如他所知,这里是前朝中州名士张民表与名士弟子讲学雅集、饮酒赋诗之地,一时的名人骚客风流韵士,如王损仲、阮太冲、葛震甫、韩荩光、周亮工等许多人物都来这里,或陪访林宗,或游览湖亭,留下了诗作与印记。可王士祯觉得,蒲芦亭的名字太直白太朴实了,既没有诗意的蕴藉,又缺乏厚重的典雅,难以衬托许多风流。他想到,中牟的张民表以字林宗闻名于世,而东汉时期德高望重的中州名士郭泰亦字林宗,郭林宗时常头戴垫巾,潇洒至极,时人争相效仿,留下“林宗巾”的佳话与典故。而中牟张林宗生前隐居故里蒲芦亭畔,也著唐巾飘二带,带上绣苏东坡“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的诗联,更是风流蕴藉,风神无限。二者的德才人望与影响相仿佛,可谓前后踵美。干脆把蒲芦亭叫作“垫巾亭”好了!这样想着,王士祯虽是思接千载,可又觉得张林宗先生风流未远。不禁涌出一首好诗来:“南郭孤亭野水滨,菰蒲猎猎水粼粼。林宗未远风流在,不愧名亭是垫巾!”

访了蒲芦亭,王士祯出城东去,朝省会开封而行。在二十里板桥铺,又作停留。因为他知道,中牟板桥是隋唐时汴州名驿,志怪小说《板桥三娘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李商隐等在此休憩吟诗。如今这里已是中牟名村,桥下是古老的汴河,舟楫直下东南,过淮河而达扬州。往东三十里又是古都大梁,眼前的垂柳萧萧,一样令人想起大宋王朝的历史兴衰。于是又吟道:板桥衰柳日萧萧,回首宣和似暮朝。上巳金明池上饮,画船衔尾骆驼桥。

板桥折头北去,再前行不远,便是名刹水月庵。王士祯来到这里打尖,抬头所见匾额,有颜筋柳骨之韵,又是张林宗所题;进入寺内,精庐甚雅。古人说睹物思人,王士祯见庵匾再怀林宗,想其“万历名士,与尉氏阮太冲、汝南秦京齐名,崇祯壬午死汴水之难”,真是可惜。幸有“其门生周侍郎亮工为刻遗文,钱伯宗谦益列朝诗集有传”,或许可传林宗先生文采风流之一线,不致作广陵散。想到这里,王士祯在他的驿程日记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读王士祯《秦蜀驿程日记》《陇蜀余闻》《香祖笔记》等著作,深知王氏对中牟先贤张林宗倾心之至。凡是有关林宗遗迹,无不凭吊游览,不但咏之以诗,而且记录于笔记,可谓一赞三叹。又读学者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得知王士祯虽是山东人,可他崇祯七年出生于河南省会开封,当时他的祖父王象晋在河南为按察使,因此给他起乳名豫孙。如此说来,乃祖与长期居住开封的中州名士张林宗,可是熟悉的了。后来王士祯在扬州为官,又与林宗弟子周亮工相知订交,多有唱和,而周亮工的儿子在延又投于士祯门下。加上与中牟翰林冉觐祖的师生关系,如此多的因缘际会,应使王士祯对中牟和张林宗有种特殊的感情吧。这次趁着朝廷遣其祭祀西岳之便,游中牟,访胜迹,吊林宗,怀古赋诗,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当我在《渔洋山人精华录》里,再次读到王士祯咏中牟怀林宗的这几首诗,猛然想起渔洋是士祯的雅号,而他则自称渔洋山人,才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过来:当年王士祯可是游历中牟南湖蒲芦亭的名人堆里名气最大地位最崇的领袖人物,他给清初中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最为强烈,给蒲芦亭带来的声誉也最荣耀,中牟士子把他的登临之处叫作渔洋口,是多么顺理成章啊。明白了这一点,我好像揭开一个很久的谜,解开了一个心头的结,既兴奋又自得,甚至还有几分自豪自足。

我想,他年中牟若能恢复南湖蒲芦亭旧观,这“渔洋口”景点,便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好去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