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高粱莛儿
父亲的一生
秋思(国画) 白金尧
离人心上秋
《月亮出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归乡之旅
超薄片砂轮出世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亲的一生

♣田宗玲

三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的一生,勤恳敬业,坦诚磊落,值得我们深切缅怀和永恒怀念。

父亲田绍武,1931年出生于南阳方城县一个贫寒家庭,姊妹五个,排行老五,上面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是奶奶、两位伯伯和姑姑们把父亲带大成人。家乡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房子建在半山腰里,吃水要到山下很远的地方用肩膀挑水、庄稼地里种的粮食也是靠人扛肩背。这样的状况磨炼了父亲坚强的性格,他四五岁起就帮家里干活。父亲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期跟着村里的私塾先生读书习字,高小毕业,成了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每年春节,村里各家的对联总是由父亲来写。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父亲19岁,背井离乡来到许昌,开始了人生中的重大转变。由于父亲吃苦肯干,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号召领导干部下乡支援农业建设。记得有一年父亲在郏县长桥小顿村驻村时,为了落实上级指示,改善种植结构普级烟叶种植,这对小顿村的人来说是个新课题。村里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员,父亲作为当时的驻队干部,与当时的队长、村干部商量后成立技术小组,邀请外村技术人员亲做指导,从培种到栽苗。从打顶拾叶、烘烤晾晒,一个季节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乡亲们都把他当成自家人,在劳动中父亲也着实得到大家的爱戴。父亲的汗水和智慧得到了回报,当金灿灿的烟叶出炕时,全村社员脸上展开了幸福的笑容。

父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按当时的个人条件,他完全可以找一个公职人员的对象,可父亲知道老家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大哥、二哥家的孩子还没人缝衣做鞋,为老家的亲人分担解犹,是他的责任和担当。父亲娶了家乡的农家姑娘。父亲结婚后,母亲作为父亲的贤内助,一直在老家生活,直到我们姊妹五个出生,都是母亲照顾我们,父亲作为一个国家干部每年只能回家两三次,每次也就只待三天。

1974年父亲调回离家较近的鲁山县税务局。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回来时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一个行李卷和一个小木箱,小箱子沉甸甸的,我好奇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父亲工作中历年的奖状和荣誉证书。不同时期、不同字体。这些证书能铺满整个房间,见证着父亲作为共和国第一代财税人艰苦奋斗的历程。

父亲在张良镇任税务所长时,工作需要机关人员驻村,他把所里的管理工作让给年轻的副所长,自己主动要求去到老庄村一个偏僻的生产队砖瓦窑蹲点。与窑上民工同吃同住,整个夏天父亲没回过一次家。秋收时节镇里开会,父亲顺路回家一趟,当时我在大门口,远远看到一个又黑又瘦的老人,头戴一顶草帽,推着自行车,走近了才认出是父亲。跑上前去接车子,母亲说咋累成这样了?父亲说没事,我顺路回来看一下,一会儿就走。喝碗水的工夫,母亲煮了几个鸡蛋,放在车兜里,我送父亲到村外,父亲嘱咐我,你是老大要帮家里干活,要好好读书。说着他拿出熟鸡蛋递给我,说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吃。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泪眼模糊……

父亲很爱护职工。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看父亲,刚进门就看到一位妇女在恳求父亲:“叔,你可得救救我们一家人,一定要他向正路上走。”原来这位妇女的丈夫是所里一名职工,染上了赌的恶习。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父亲想了很多方法,让大家监督,他自己亲自跟踪这位职工,苦口婆心教导。刚开始,那位职工嘴上说改正,可仍然积习难改。有一次晚上,天降大雪,父亲看到他没在单位,就冒雪找了几处,终于把他堵在赌场门口。他看到父亲羞愧难当,回到单位扑通一声给父亲跪下,并发誓“再有此行为,就直接开除我”,经过一年多的耐心教育,该同志彻底改掉了赌博恶习,从而挽救了一个家庭。

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艰苦的岁月里,始终发挥模范作用,从不占公家一丝便宜,工作中勇担重担。凡是苦的累的难缠的工作,自己抢先干。他生活上带头节衣缩食,时常教育我们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父亲忠于职责,不讲情面,村里有不少人想找父亲托关系办事,父亲遇到这种情况总是果断地回绝。

晚年时期的父亲注重锻炼身体,总是说:“我身体好了,就不拖累你们了。”每天早上起床后打扫卫生,直到去世前还不忘锻炼。

父亲的一生虽然平凡,但他坚强的意志、不屈的人格,忠于职守的品德,是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