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晓静 惊蛰是春天的一声轻唤,穿过二十四节气的长廊,在每一个春天准时抵达。 清晨,我在一阵细碎的响动中醒来。窗外的风吹拂着初绽的树芽,鸟鸣声清脆悦耳。惊蛰了,春天终于从日历上走下来,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带着万物苏醒的细语,轻轻地叩响了我的窗。 一只早起的蜜蜂在窗棂上歇脚,翅膀上还沾着晨露,想必是循着第一缕花香而来。这样的节气,不适合居于内室,走出门,走进大自然吧,去感受惊蛰的律动。 走在小路上,脚下的土地变得松软。蚯蚓在泥土中翻动,像一支支看不见的笔,在大地的宣纸上书写春的序章。农人们弯着腰,在田间忙碌。他们的身影与土地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动人的农耕图。种子落入泥土的刹那,仿佛能听见生命破土的声音。 初春的山野正渐渐褪去冬日的萧瑟和灰暗,时刻准备着薄施粉黛,新装登台。城望顶公园的梅花开得绚烂,如红霞映天;遥望沙河对岸,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薄雾中,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近处的菜园里,白菜抽出了嫩黄的花薹;街心公园的花圃里,一只蝴蝶停在花瓣上,翅膀上还沾着露水,在晨光中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 记得小时候,每到惊蛰,母亲总要带着我去田间地头走走。她说,这时候的土地最有灵性,万物都在苏醒,连空气都是甜的。我们会蹲下来,看蚂蚁搬家,看蚯蚓松土,看新芽破土而出。母亲说,这些都是春天的信使,它们带来了大地的消息。那时的我还不懂,只觉得泥土的芬芳很好闻,新芽的嫩绿很好看。 如今再看这些最平凡的生物,却不禁被它们感动。那园圃的种子,经过一冬的沉寂,正准备破土而出;那沙河畔的红梅,借着春风鼓起腮,饱胀的骨朵正准备绽放;那农人,深情地向着大地弯下腰身,投入汗水和微笑。这些都是惊蛰的语言,在诉说着生命的力量。我蹲下身,轻轻抚摸着一株小草,感受着它蓬勃的生命力。这一刻,仿佛听见了大地的呼吸,感受到了春天的脉动。 惊蛰日经常下雨,民谚有云: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惊蛰的雨,细密而温柔。雨滴落在新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落在泥土里,激起阵阵清香。远处的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花草在雨中舒展着身姿。我站在雨中,任由雨丝拂过面庞,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一刻,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古人把惊蛰称为“启蛰”。它不仅唤醒了蛰伏的虫豸,更唤醒了人们心中对春天的向往。 夜幕降临,雨渐渐停了。窗外有天籁之声,那是春虫的呢喃,还是新芽生长的声音?在这惊蛰之夜,万物都在悄然生长。这就是惊蛰的夜,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在这静谧的夜里,仿佛能听见春天的心跳。那声音轻轻浅浅,却充满力量。它让我想起白天看见的那只蜜蜂,想起它翅膀上晶莹的露珠,想起它在花间忙碌的身影。这小小的生命,不正是春天的缩影吗? 惊蛰过后,春天就真的来了。带着希望,带着生机,带着万物复苏的喜悦。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生命的奇迹。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让我们与万物一起苏醒,一起生长,一起迎接生命的春天。因为,每一个春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个惊蛰,都是生命的礼赞。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