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郑旗 大河汤汤,日月轮转,春色又一次晕染黄河两岸。 回望2024年,黄河惠济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连续五年达到Ⅱ类,全市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回升,居全国前列;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1天,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保持Ⅱ类,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标;新建绿地320万平方米,营造林5.09万亩,林长制全省考核第一;建成公园游园35个、绿化道路66条,治理矿山图斑2.05万亩,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全线贯通,每天向城区河道供水超60万立方米,城市生态水质更加清澈…… 如今的郑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正在中原大地激昂奏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黄河沿线九省(区),在郑州、济南、兰州三次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奋进。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嘱托,坚决扛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首提地的政治责任,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突出保安全、抓节水、优生态、兴文化,在全流域率先谋划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全面修复沿黄生态,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确保黄河安澜,一幅城水共生、城兴水美的和谐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河南是千年治黄主战场、黄河文化重要发祥地,也是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的核心区、幸福河建设的重要区域。郑州是黄河沿线规模体量最大的城市、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善作为,郑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锦绣画卷,双手织就。牢记领袖嘱托、践行省委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大要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奏响郑州乐章。我们要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坚定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扛牢保障黄河安澜的重大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防洪能力提升、生态环境优化、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守护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高水平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非一时一日之功。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以高度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凝聚奋进力量,“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我们一定能把郑州加快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郑州大地续写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黄河故事”。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