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钟 祥 我与故乡的发小童年时代常在一起玩耍,发小名叫前贵,他小时候几乎没有上学,只上了几天便辍学了。因为课堂上老师教写字时,常领同学念笔顺“撇、 横、点、捺”,而他的爹娘,一个叫“偏”,一个叫“典”,上课时,全班同学都嬉皮笑脸地看着他,大声地喊“点”“撇”。于是,前贵一怒之下不干了,从此再没上学。 前贵长大后,慢慢地学做小生意,开门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赚着大钱成了大老板了。而我呢,则走上了与他不同的人生路,他一辈子没进过几次学校门,我一辈子没出学校门,可能天生与学有缘,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一路读下来,毕业后又进了学校教书。钱与其他的没有挣到,倒挣了一屋子满架的书。而今与发小前贵都已近古稀的年龄,儿女也都各自成家了,按常态应是过怡然自乐的生活,但我们两个又都在从事着各自的旧业——他仍在经商赚钱,而我虽已退休,却仍在读我那满架的书,我们这种闲不住,当然已不再是为生计,而是为一种精神寄托与快乐,因为闲愁最苦,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忙解千愁。他每天都在日进斗金、哗哗的数钱声中获得快乐;而我呢,则在与先贤的神交中,“日知其所无”,获得一种收获知识的快乐。 据前贵自己说,他数钱的快乐,后来发展成了一种癖好,每当他翻动钞票时,总会感到特别的享受,有一种睥睨众人、唯我独尊的感觉,他一天不数钱,就心急手痒。急得如狗不得过河一般。我问:现在不都用微信支付了吗?他说:那不行,只有票子是真的,网络为虚,眼见为实。钱只有装进自己的口袋,心里才踏实。所以,他不用微信,这也正可满足他数钱的癖好。 我对他的这种癖好有了兴趣,越说越投机,明朝的散文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认为他这个朋友可交。他问我有什么癖好,我说,对其他没兴趣,唯爱书,爱买书爱读书。宋代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而我呢,则感到像庄子所说的:“居不知其所为,行不知其所之。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这句不好懂,若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每天浑浑噩噩如傻子一般。我与前贵虽然所忙不同,癖好也各异,但却殊途同归——都是打发时间,寻找快乐;这也很难说清楚其优劣,有人可能认为读书不如数钱好,但世俗的观念也不足为虑,譬如:都说做官发财好,但有的人做着做着就进去了;都说吃海参鲍鱼好,但有些人吃着吃着小命吃没了。各人的情况不一样,唯求自适而已。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幸福在于感觉。 前贵与我虽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与癖好:一个富甲一方,一个布衣蔬食;一个目不识丁,一个学富五车。一个爱数钱,一个爱读书,但却不像鲁迅先生与闰土那样有着身份的隔阂,前贵不以暴富而牛气冲天,我也不以博学而盛气凌人,而是两人契阔相叙,互相倾慕,相见甚欢。因为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与思想、见识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是同饮故乡水长大的,我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里,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农民的基因。所以,无论是像前贵一样在家乡终老守护着它,还是像我一样离开它漂泊异乡,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因“本是同根生”,也就没有了差异感,聚在一起仍为幼时的发小,就像一位哲人所说的,人生就是一个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处。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