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此萧郎是爱人
主厨学礼
山居春早(国画)
本是同根生
《时光贴》:充满温度的乡情世界
中兴之君光武帝
如果可以选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时光贴》:充满温度的乡情世界

♣ 吴继红

王剑散文集《时光贴》以洛阳孟津黄鹿山为地理坐标,以乡土、亲情为核心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用克制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浓厚的乡愁与人文关怀。

全书通过细腻的细节、诗化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将个体记忆升华为集体文化记忆,在乡情与亲情的交织中完成了对传统价值的致敬与重构。这部作品既是对农耕文明的深情回望,亦是对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叩问,更展现了散文作为“文化载体”的独特力量。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述“好的散文要具有四个要素,真、智、趣、美”,这本《时光帖》兼具了这四个特点,接地气又厚实有根,有嚼劲又有味道;如同白描,如同白水,不饰任何雕琢,却又让你回味无穷、若有所思甚至怅然若失。

《时光帖》写尽了豫西故乡的山川草木,作者笔下的黄鹿山、黄河、横水街等自然景观不仅是地理符号,更承载着乡土文化的记忆与变迁。在散文《黄河的姿态》中,作者通过写黄鹿山谷的溪流与黄河的壮阔,将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与乡村的沧桑巨变相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互动。《横水街》里的“乡村老街”,不仅是自然景象,更被赋予农耕文明的象征意义,如“一头系住了村庄,一头甩向了寒亮”;《风中的村庄》里,“月光,透着生命的苍凉”“月光流淌,照着树木,照着行人,照着村舍也照着村外的坟墓”,将乡愁与自然意象诗意化。这种将地理空间升华为文化符号的写法,赋予乡土叙事以哲思深度。王剑的散文始终贯穿着对传统价值的珍视与反思。如,母亲视伯父家的孩子和村里素不相识的婴儿为己出的大爱,父亲“一粒粮食一滴汗”的节俭观念、敬重文化人为子女“铺路”的教诲,既是乡土伦理的缩影,也暗含对现代功利主义的对照。同时,他对乡村现代化进程中人情味的消逝也充满怀念,既肯定了传统乡民社会的温情,又隐含对现代性冲击的隐忧。

该书以黄鹿山为原点,以亲情乡情为坐标,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温度与厚度的乡土世界。我们恍然看到一个羸弱少年正奔跑在黄鹿山的沟沟坎坎,在柿树下,在小溪边,在窑洞前,那些远去的时光、回不去的故乡和亲情,那些年少的疼痛和伤感,那些和少年一起唇齿相依的山川、草木风物,竟然无一不栩栩如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