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 震 周 娟 “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我市不少学校开展了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点燃科学梦想,为航天事业播撒希望的种子。 近日开展的郑州市青少年航天创新展示活动,更是让人感受到当代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无限潜力和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一次学校的科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升华为能力建构的生动展示,也让青少年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进一步点燃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 逐梦航天志高远 “我们在设计创意方案或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感受到探索未知的兴奋和成就感。” “跨学科的学习过程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参加活动,我们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航天工作者产生由衷的敬意。” ………… 近日,郑州市青少年航天创新展示活动在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举行。现场,参赛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自信展示、侃侃而谈。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意味着,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由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主办,是教育部唯一批准的航天类竞赛活动。作为全国航天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公益性竞赛平台,该赛事为航天科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全国性的交流成长平台,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教育引导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传承航天精神,传递航天情怀,传播航天文化,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郑州市教学资源保障中心携手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通过科普卫星工程、科普进校园及创新大赛等形式,为航天科技在青少年中普及搭建平台,已连续承办四届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部赛区选拔赛)。 登封市崇高路小学作为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的参赛学校之一,为了备战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学校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社团培训课程,让感兴趣、有基础的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比赛规则,研究比赛任务,动手尝试操作,用学生带动学生,让学生教会学生。在前三届比赛中,该校都收获了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今年,该校共参赛5支队伍,13名学生,涉及两个比赛项目。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参赛学生来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成长的旅程,孩子们在挑战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潜力,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会成为孩子们人生中宝贵的记忆和财富。 打造科创新生态 创新性地开展科学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基于此,我市众多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校园里充满浓厚的科学氛围。 作为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部赛区选拔赛)的承办学校,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早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创客项目,不断打造特色课程和社团,为学生搭建起探索科技奥秘的广阔平台。 学校定期邀请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戚发轫院士、探月总设计师于登云院士以及天问一号二号四号总设计师张荣桥院士等走进校园,举办航天科普讲座,不断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与伟大。 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研学活动,暑假带领学生去西昌发射中心,近距离观看卫星的发射过程;观察火箭发射塔、航天器模型等实物,了解卫星发射的壮观场景和复杂过程,亲身体验航天科技的震撼。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开展的水火箭制作与发射项目和卫星测控模拟项目,不仅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掌握专业的航天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此外,学校自主开发了航天科技校本课程,从航天基础知识、航天器的分类和系统组成、航天史等方面进行系统教学。课程内容丰富有趣,包括航天故事分享、航天模型制作、航天知识竞赛等环节。在航天模型制作课上,学生制作火箭、卫星等模型,了解模型的结构和原理,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航天知识竞赛则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航天知识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该校的航空航天社是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之一,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如制作水火箭、组装月球车、用VR眼镜实现太空之旅等。该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并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和多次省级名次。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教育,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同样,在2023~2024学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上不断下功夫,该校以学校课程建设为基础,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同步成长。 该校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在学校课程体系下建构科创类校本课程体系,先后开发了适合学校学情的《未来设计师——机器人设计基础》《未来机械工程师》等《未来设计师》系列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多课程联动、相互依托、由中年级向高年级逐步过渡的完整课程体系。为了让学生在航天创新互动中有更好的收获,该校还专门开发了《未来航天设计师——基于项目的STEM课程》,并获郑州市校本课程建设奖二等奖。 日常教学中,该校以校本课程为基础,以项目式学习为途径,以表现性评价为支撑,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下,带领学生广泛开展航天创新项目学习活动。据介绍,该校通过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帮助更多的老师参加到此项活动中并快速成长为航天创新项目导师。家庭层面,家长为学生提供家庭小小创客空间,帮助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动手制作;学校层面,老师主动学习航天知识,广泛发动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航天创新项目中来;社会层面,学校积极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发动相关领域的家长作为志愿者到学校指导学生进行航天创新项目。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常练常赛常突破 为迎战本届比赛,不少参赛学校采取“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备赛模式:一方面,依托系统课程,系统强化学生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双轨备赛模式不仅夯实了学科基础,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参加比赛、展示自我、拓宽视野,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而借助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引领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模型制作、创意展示等形式,不断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现了师生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创新实践的智慧。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为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的契机,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正如登封市崇高路小学相关负责人所说,通过参加一系列科技类赛事,校园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大幅提升,一大批有创新思维的孩子们被发现、被点燃、被成就,他们通过比赛,不仅学到了科技知识,更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在不断尝试实践和实验中培养了科学素养,思维更加缜密;同时,他们更自信、更阳光、更不惧怕失败、更有韧劲儿、更有挑战意识。 伏牛路第二小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备赛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积极准备,荣誉的取得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才华和努力,也让科技精神与科技梦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学校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更多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日前,郑州市教育局已公布了2025年全国性、全省性竞赛活动在我市备案通过名单和2025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名单,确定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等16项竞赛为2025年在我市备案通过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河南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大赛等8项竞赛为2025年在我市备案通过的全省性竞赛活动,郑州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3项竞赛为2025年全市性竞赛活动。 在此,也温馨提醒学生和家长,参加竞赛前一定要先看一看这份“白名单”,不要参加违规竞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面向中小学生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只要涉及向家长收费的竞赛都是违规竞赛,涉及所谓的“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活动”都是违规竞赛,涉及社会机构或个人组织的中小学招生“选拔性考试”都是违规活动,不在郑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25年全国性、全省性竞赛活动在我市备案通过名单和2025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的竞赛都是违规竞赛,请广大家长擦亮眼睛,拒绝参加。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