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8版:城澜 郑州日报社成立暨《郑州日报》1/2025-07/01/T08/20250701T08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牟新区:聚焦“两高四着力”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提前365天实景兑现!雲河锦上“超级底盘”开启“未交付已生长”模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新区:聚焦“两高四着力” 绘就基层善治新图景
▲中牟新区航拍图
天泽城商圈集休憩、饮水、热饭、充电、急救医疗、纳凉(取暖)、报刊书籍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驿站投入使用
青年路街道中兴路社区举办“牟邻友好”文化主题活动
春节期间,中牟新区社会工作部组织慰问新就业群体
中牟新区举办新就业群体兼职网格员聘任仪式,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小区路灯坏了半个月没人修!”“物业费收了却不清理垃圾!”曾经的物业纠纷,如今在中牟新区有了“新解法”。

中牟新区聚焦“两高四着力”,以基层治理破题、以新兴领域赋能、以志愿服务聚力,用民生温度丈量治理精度,绘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

破解“民生难题”

多元共治蹚出治理新路径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中牟新区直面居民急难愁盼,以党建引领破题、以多元共治聚力,让基层治理从“政府干、群众看”变成“一起想、一起干”。

“红色物业”解痛点,服务有了“主心骨”。针对物业服务“覆盖难、管理乱”问题,中牟新区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同步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物业企业成立8家党组织、35家通过党建指导员实现“双向交叉任职”,持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物业企业主动公示服务标准、公开投诉渠道,曾经的“矛盾多发地”变成了“服务示范岗”。

“议事协商”聚合力,自治长出“金点子”。针对“停车位不够”“楼道堆物”等老大难问题,中牟新区以“社区议事协商”为抓手,培育居民自治“金种子”。水岸鑫城社区的“诸葛亮议事会”里,居民围坐共商停车方案;红宇社区的“星”享事成议事工作室中,老党员牵头制定楼道公约;星城社区的矛盾调解自组织主动化解邻里纠纷……目前,全区已培育45支矛盾调解自组织,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社区每个角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社区共治”拓半径,资源串成“幸福链”。社区资源分散,服务总差口气。为破解难题,中牟新区建立“社区共治”项目资源库,广泛链接社区能人、爱心商家、驻区单位等多方力量,公开发布招募令,探索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共治圈”。爱心商家提供场地支持,社区能人开设书法课堂,驻区医院开展健康义诊……今年以来,中牟新区已整合资源开展“睦邻文化节”等主题活动30余场,让“共建共治共享”从口号变成触手可及的幸福。

做实“民生实事”

红色动能激活治理新力量

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中牟新区社会工作部直面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难、服务散”的痛点,通过组织凝聚、关心关爱、激励引导,把服务触角延伸到一线,把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身边,让“治理新力量”不断壮大。

“党建指导员定期走访企业,不仅能学到最新理论知识,还能维护职工权益,解决员工住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加强党的组织覆盖,中牟新区成立交通运输、电商快递等8个行业党委,制定行业党委工作规范,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企业分支机构、站点网点延伸,健全新就业群体“行业属地”双向排查机制,组建新就业群体党支部8个,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高效运行的组织体系。

围绕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权益等十大场景,中牟新区打造12个商圈补给站,联动28家友好理发店、15家友好澡堂,让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与此同时,公开选聘100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全面收集社情民意,上报小区违停、治安隐患等基层治理难题157件。“前几天送单时发现小区消防通道被堵,我通过‘暖新驿站’上报,社区当天就协调解决了!”外卖骑手王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他们不仅是“治理对象”,更成了“治理新力量”。

中牟新区推动网约配送、快递等行业党组织成立,搭建协会商会“需求-服务”清单,促成企业间项目合作。中国(中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博览会筹备期间,郑庵镇党委与汽配协会党支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建招商攻坚、技术服务、后勤保障三支党员突击队,联动260余家会员企业,高效完成筹备任务,拓展了市场空间,促进了产业链协同发展。党建强了,企业发展更有力;企业发展好了,反哺社会更积极,形成了“红色引擎”驱动的良性循环。

共筑“暖心家园”

志愿行动绘就幸福新图景

“多亏了‘阳光心语’心理辅导志愿服务队,我家孩子最近愿意和我聊天了!”社区居民张女士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中牟新区社会工作部创新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用精准服务回应群众需求,让志愿服务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成为民生善治最温暖的注脚。

矛盾调解“解心结”,邻里纠纷少了“火药味”。“矛盾调解队化解纠纷120余起”,这是红宇社区调解员老周的工作台账。前阵子,楼上楼下因漏水引发争执,老周带着“背对背”调解法上门,先听诉求、再找症结,最后带着双方实地查看维修方案,“俩邻居握手言和时,我比他们还高兴!”如今,矛盾调解队成了居民的“和事佬”,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专业服务“暖人心”,特殊群体有了“贴心人”。围绕青少年心理、法律普及等需求,志愿服务队精准滴灌,“法润牟城”志愿服务队用“方言+案例”讲清土地政策,村民王大爷说:“以前签合同总怕吃亏,现在听专家一讲,心里亮堂多了!”“阳光心语”队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200余人次,帮张女士的孩子走出叛逆期。“孩子现在愿意和我分享学校的事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张女士的感谢,是对志愿服务最朴实的肯定。

阵地升级“补短板”,服务群众有了“主阵地”。针对志愿服务阵地不足问题,中牟新区实施“一社区一策”,通过协商回收、租赁置换、共建共享等方式拓展阵地空间。在福顺社区试点打造“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示范点,设置心理咨询室、矛盾调解室、便民服务角,居民下楼就能找社工、问法律、解心结。“以前办事得跑街道,现在社区就有‘幸福驿站’,方便!”居民刘大爷的感慨,折射出治理阵地的华丽蜕变。如今,这样的示范点已覆盖3个社区,成了居民的“第二个家”。

民生小事里,浸润着执政为民的大情怀;治理细微处,淬炼着共建共享的大智慧。中牟新区用“暖新驿站”温暖新就业群体,用“红色物业”破解治理难题,用“志愿红”守护万家灯火。让民生善治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卢文军 蒋世锦 李帅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