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以自然无为消弭现实的篱笆
蝉鸣伴清凉
观瀑图(国画) 王学俊
闲话不闲
《管仲》:九载磅礴之作重现春秋孤光
永远的曹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话不闲

♣ 吴建国

一日薄暮,见古稀老者执如椽巨笔,墨落素宣:“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字句如清泉入心,亦如暮鼓惊魂——人间多少无端风波与心灵困厄,岂不常源于那如影随形、看似轻飘的“闲事”与“是非”?

闲话是中国汉语里的词汇,有多重意思。最基本、用得最广泛的,是指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话,有关私人的谣言、幕后、传闻等,多含有贬义。

此“是非”者,常有两种形态。其一如战国庞涓对孙膑的构陷,此为私欲所驱、利害所迫,以口舌为利刃主动制造的惨烈荆棘。另一种则更为普遍幽微:即“茶余是非”,如街巷坊间无端弥漫的蜚语,在无聊中滋生,以他人悲欢为消遣的廉价养料。伊索笔下那只因乌鸦的教训,恰是后一种“闲”的千古警钟——当狐狸的谄媚如毒雾般升腾,乌鸦在忘形高歌中葬送了口中之食。这哪里是狐狸的狡黠得逞?分明是乌鸦自己甘愿沉溺于虚妄的赞美之海,终被浮沫般的闲言击得粉碎。

“闲话”之“闲”,实乃世间至险的伪饰。其毒如陈年积霜,初不觉寒,久则蚀骨。那看似无害的街谈巷议,一旦沾染上“三人成虎”的古老魔咒,便足以令曾母逾墙,令洁白蒙尘。孔圣人洞悉此中幽暗,故有“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之忧,那些如涓涓细流般渗透的谗言,如切肤之痛般的诬告,其力量足以摇动最坚固的信任根基。更令人扼腕者,是如庞涓或狐狸之辈,深谙人性渴求认同之弱点,以“是非”为饵,诱使乌鸦们纷纷自投于罗网之中。

是非之网如此密布,然非无破解之道。老者墨宝所蕴藏的智慧,早已昭示:“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无挂”二字,绝非对污浊充耳不闻的消极逃避,而是勘破浮言虚相后的一种精神高度自觉。

芸芸众生,活在人世,心境各异。许多的痛苦都是因为不好的心情造成的。珍惜自己,豁达处事,以平和的心境直面人生,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结果便会大不一样。少与是非多的人深交,避免戳是非倒闲话,有素质的人会与之远离,没素质的人会恶言相向,甚至与之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闲暇不是虚掷光阴,而是在健康的爱好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与不和,大都由带有挑拨成分的“翻闲话”造成的。

儒家以“克己”为修身之本,恰是心灵不为流言风浪所撼的定海神针;道家倡“无为”,其精义在于超越对无谓纷争的徒然纠缠。此等智慧,皆与佛家“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之谛遥遥相应——心中不植荆棘,外界的风雨便难成灾害。当个体筑起内在长城,狐狸的媚语便如撞上无声的铜墙,庞涓的毒计便似投入深潭的石子,纵使“木秀于林”,亦能不被摧折,反显其苍翠本色。

老者笔底云霞,道破了人间至简大道:欲得四时佳兴,先扫心上尘嚣。那街头巷尾的流言,宴席间的蜚语,或如《伊索寓言》中狡猾的赞美,实则是披着“闲”之外衣的灵魂荆棘。惟有看破其伪饰之形,持守内心明月,方能如古贤所期,在尘世喧嚣中辟出一方清净天地。

当是是非非如落叶遇风而散,心灵澄澈如洗,则漫天彩霞不再是天边幻影——它是内心明净在尘世投下的永恒倒影,映照着我们真正值得栖居的人间时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