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晓晓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作家方机动用9年时间雕琢出一部120万字的皇皇巨著《管仲》。这部融合历史、文学与经济智慧的厚重之作,以“一箭相国”“首霸春秋”“尊王攘夷”三部曲的恢宏结构,将读者带回那个邦国林立、文明初绽的黄金时代,让一位仿佛被尘埃遮蔽的华夏功臣重新照亮今人的精神地图。 《管仲》最令人动容处,在于还原了一个血肉之躯而非高高在上的神。作者以惊雷之笔劈开历史的刻板印记,在首卷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从“九败丈夫”到“一箭相国”的管仲。青年管仲不是天生俊杰,而是被世人嘲为“疯子、狂人、逃兵、偷米之贼、九败丈夫”的边缘人。他三仕三逐、三战三走、三辱于市,命运的每一次无情打压都仿佛要将其打入深渊。作者敢于用十章篇幅呈现这九次失败,如同将一块顽石浸入苦难的血泪中反复淬炼——只为人性的曲线在跃升天际时更壮阔有力。 管仲最伟大的瞬间,是孤身挺立于华夏文明的断崖前。上部是他向命运攀爬的悲壮,中部是他和平崛起的谋略,下部则是他托举一个文明的铁血担当。当内乱倾轧、夷狄压境令华夏族群命悬一线时,“尊王攘夷”不止是口号,更化作伐山戎、救刑卫的浴血身影。作者精心设计的“孤竹之战”尤其悲恸人心:当管仲之子、挚友之子等齐国五位少年精英为护华夏血脉血染沙场时,“华夏文明的保护者”这一历史定位有了浸透血泪的重量。《管仲》三部曲,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回望镜,更是一部改革者、思考者、担当者的精神纪念碑。当你翻开它,便是与2700年前那个以九败之躯、成千秋功业的孤勇者隔空相逢、深情凝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