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 打造高效能1/2025-08/01/03/2025080103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党建引领聚合力 整合资源精服务
破局医院交通顽疾
激活网格末梢力量 筑牢沿黄善治根基
田园农舍更宜居 数智治理促和谐
汇聚多元力量 打造幸福网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紫锦社区:
汇聚多元力量 打造幸福网格
紫锦社区邻里议事会

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地下车库终于能走了!”时值盛夏,紫锦社区紫兰苑13号楼居民王女士推着婴儿车,轻松穿过曾经堆满废品的车库通道,阳光透过通风窗洒在干净的地面上。谁能想到,这里曾因一位独居老人堆积56立方米垃圾让整栋楼居民怨声载道。这场持续3个月的“车库攻坚战”,正是紫锦社区用网格化治理破解基层难题的生动缩影。

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社区,被科学大道与须水河东路环抱,3个小区里住着2万余名居民,既有刚毕业的新青年,也有随迁养老的“候鸟老人”,227家商户与4所高校让这里充满活力,却也藏着“服务人口多、矛盾诉求多、工作力量少”的治理难题。如何让多元群体和谐共处?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露带着7名“两委”成员,在11个网格里找到了答案。

一张网格连起千家万户

“小张,3单元李奶奶说家里漏水了”,早上8点,微网格长牛水仙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作为87名微网格长之一,她的“民情记录本”上记着十几户居民的需求。在紫锦社区,从社区党支部到网格党小组,再到楼栋中心户,三级链条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每个角落,98名网格员持证上岗,79名直管党员与337名流动党员亮明身份,连退休的赵大爷也戴上了“五老调解员”的红袖章。

这种“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模式,让治理有了温度。每周三的“书记接待日”里,徐露总会在议事长廊摆上长桌,听居民说心事。前几天,双职工家长集中反映“暑假带娃难”,她当即在网格微信群发起接龙,联合共建单位郑州大学的志愿者,3天内就开起了“暑期课堂”。“以前找社区得等上班,现在网格群里喊一声,书记直接来回应”,居民的话道出了变化。

多元力量聚成治理合力

“再去看看张大爷吧”,网格长吴世民第17次敲响独居老人的家门。面对固执的老人,他带着红色物业管家、提着菜上门,帮着打扫卫生、唠家常。3个月里,从最初的闭门不见到后来的主动搭话,老人终于松口:“你们搬吧,我信得过社区。”53名网格员、志愿者顶着38℃高温,用一周时间清运完56立方米垃圾,清运车拉出小区时,居民们自发地站在路边鼓掌。

这样的合力在紫锦社区随处可见。281名“五老”人员组成的调解队,带着小板凳在小区里开“议事会”;23支社会组织活跃在商业街,商户间有纠纷,同行志愿者先上门调解;36家共建单位送来的物资——中建方程捐赠的50套桌椅,让“小院议事厅”有了固定场所;沟赵卫生院的医生每月来网格坐诊,退休教师组成的“银发辅导队”帮孩子辅导作业。

科技让网格有了“千里眼”

“锦枫苑门岗有异常聚集!”今年4月的一个清晨,社区指挥室的大屏突然亮起警报,32路监控中,几名男子正抬着一位老人堵在小区门口。网格长张守杰看着实时画面,一边用对讲机呼叫社区民警,一边往现场赶。10分钟后,他和民警已站在当事人面前,耐心劝说:“有纠纷咱坐下说,先送老人去医院。”这场因债务引发的冲突,在可视化系统的“注视”下,当天就得到化解。

从“跑腿上报”到“一键直达”,科技让网格治理效率倍增。11个网格微信矩阵里,5720户居民随时能@网格员;“郑好拍”系统让安全隐患照片直达处置平台,2023年以来1726个问题全部闭环解决;反电诈、防溺水等信息通过矩阵精准推送,2.6万人次收到提醒。“以前网格员腿跑断,现在数据多跑路”,徐露指着后台数据说,去年教培机构“跑路”时,正是网格群里的家长留言,让社区第一时间介入,为803个家庭追回352万元学费。

用“六心”焐热群众的心

“小周现在能自己去超市了”,说起紫兰苑24号楼的年轻人,网格员们满是欣慰。这个患精神疾病多年的小伙,曾因纵火、高空抛物让邻居提心吊胆。网格长走访时发现,他的母亲患癌症,父亲打零工,根本没钱治病。“不能光劝他别闹事,得帮他治病”,社区发动党员、商户募捐,联系精神病院开通绿色通道。如今,小周按时服药,还能帮家里买东西,邻居们主动和他打招呼。

这背后,是“六心工作法”在发挥作用。在“徐露调解室”,“耐心倾听、诚心沟通”的字幅挂在墙上,227名调解员不仅会说“理”,更会解“难”。四年来,他们化解的1622起纠纷里,有家长为孩子吵架的,有商户嫌噪声大的,甚至有公租房住户因充电桩安装起冲突的。“不是简单地说‘别吵了’,而是帮他们找到共赢的办法”,老政法退休的调解员孙师傅说,上次两户邻居因漏水闹矛盾,他带着物业师傅一起查管道,找出问题根源,双方反而成了朋友。

如今的社区干净通畅,议事长廊里常传出笑声,商户们在“诚信网格”互评打分,新搬来的年轻人很快能在网格群里找到租房、找工作的信息。连续五年,“三零”社区的奖牌挂在社区服务中心最显眼的地方,但徐露更喜欢居民说的那句话:“住这儿,踏实。”

从紫兰苑的车库到锦枫苑的门岗,从“五老”的小板凳到智慧大屏的数据流,紫锦社区用一张网格,把2万多人的期盼织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